我的书包

508、蜂窝煤时代

+A -A

的七座重点城市,分别设立一所实验小学和实验中学,这十四所学校由东国援建,并由东国提供全套教材以及教育指导。

    这全套教材,还可以推广给几里国所有的中小学使用,由东国方面提供,也算是教育援助项目的一部分。

    对于张不盈的热情,沉四书也可以理解。

    因为教育合作是文化输出项目,东国方面并不指望它能直接挣钱,从张领导的角度,当然希望援助规模越大、领域越多越好。

    花的是国家的钱,却意味着经手人能掌握更多的资源,谁不喜欢负责撒钱的项目呢?但这恰恰是几里国方面不需要的。

    在柯夫子的指导下,沉四书组织团队编写教材是没有问题,小学到中学,几里国一至十年级的教材,包括课外辅助读物,早就编订完成了。

    几里国教育系统真正急缺的,是造纸厂和印刷厂,以及足够数量与质量的校舍与老师。

    沉四书这次来到东国前刚刚突破五境修为,他用最短的时间,迅速审阅了对面张组长提供的全套教材和教辅材料,然后写了一份内部报告。

    大家看了这份报告后都暗暗直皱眉,报告中主要指出了五点问题。

    第一点是语文教育的问题。在基础教育中,语文教育非常重要,比大多数人想象的都要重要,在每个国家都是如此。

    它学习的不仅是语言和文字,更重要的是培养社会伦理和文化传统,是社会化人格培养最重要的过程,最通俗地说就是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有很多涉及人生观的问题,对孩子而言枯燥的说教往往难以奏效,而生活化的故事作品,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的思想共鸣,是最重要的培养方式。

    张领导推过来的全套教材,姑且称之为张氏教材,问题很多。

    以小学教材为例,虽然都是以东国语写的小故事,但很多故事的人物和题材给人的感觉很诡异,连不少插图都很怪诞甚至下流不堪。

    几千年传承不断的东国文化,有太多可以用来进行少儿教育的优秀故事题材。

    但是这套教材中,汤姆和玛丽之类的人物出现的比例太高了,且通常都是正面的道德形象,小明和小红则经常是犯了错误受到教育的对象,充满了倾向性的暗示。

    教材中有大量的外来翻译文本,混入了不少编造的外国名人故事,什么花顿顿砍樱桃树、艾生生造无影灯,以宣扬其某种优秀品质。

    可是要教育宣传这些优秀品质,东国自古有的是更好的典故。哪怕只是从基础语言教育的角度,这个阶段用这样的文本也是不应该的。

    再看所推荐的课外辅助读物,问题则更加严重,充斥了一堆不知从哪个犄角旮旯翻出来的外国文学作品和故事。

    不仅其文学性和思想性难以恭维,甚至还暗搓搓的宣扬等级意识和宗教思想。

    东国传统经典读物当然也有推荐,否则也说不过去,可是推荐的方式很有问题,有些根本就不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少儿阅读,不仅难以读懂,且不可能理解批判方式。

    比如让小学生课外通读《红楼记》是什么鬼?

    不是说作品的思想艺术性不够高,而是作为课外无讲解的推荐读物,指望小学生自己能学到什么?对王侯贵胃的向往与羡慕,与无所事事的浪子佳人情感共鸣?

    就算能有正面的收获,在少儿智力发展阶段,其有限的精力也是很宝贵的,张领导居然推荐几里国小学生也去通读这个?

    华真行虽然没上过中小学,但他也自学过东国的全套教材,杨老头给他找来的,东国八十年代中期出版的教材。

    对比这四十年来教材的变化,哪些内容消失了,哪些内容很生硬地被添加了进去,然后某些人又有组织地推荐了哪些课外读物,某种趋势就看得很明显了。

    几里国与东国之间的教育交流合作,以独立自主、建立自身所需的文化传统为宗旨,从来没想过通过东国语教育,去培养孩子们对汤姆和玛丽的崇往之心。

    以几里国本身的历史,何必绕这样一个弯子?

    报告中指出的第二点问题,是关于数学教材的,内容虽不多,但也很关键。

    沉四书从小也是在东国接受的教育,他对比当年的教材,认为这套数学教材,知识点的碎片化越来越严重,体系化越来越弱。

    这样的教材可能更适合两种人,其一是本身天赋非常好的孩子,其二是拥有优秀教师的学校。

    相对碎片化的知识点,看似降低了难度实则是提高了要求,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系统化的深入讲解,才能够学习得更扎实,总之它是不利于自学的。

    数学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知识结构的体系化是根本。

    报告指出的第三点问题,是关于茵语教育的。张组长那边提供了一至十年级全套的茵语教材,可茵语根本不是几里国的义务教育内容!

    几里国的情况非常特殊,因为当地土语没有文字,历代殖民者所使用的官方语言有茵语、兰西语


【1】【2】【3】【4】【5】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