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另有明旨,登闻鼓百代不撤,后世子孙闻鼓声鸣而不出者,令宗老开祖庙斥之。
门将倏地瞪大眼睛,这个人!这个人!他难道不是应该还在漠北流放——
犹如沉睡的猛兽发出了低沉的咆哮,寂静了多年的登闻鼓乍然从梦中苏醒,向着大半个犹在梦里的凤凰台和京都,发出了?违已久的肃然长啸!
谢琢温声婉拒了这个好心持戟卫的善意,辨听着对方的脚步声,不急不慢地跟在他身后三步远的距离,想着伫立在朦胧晨光中、百道长阶之下的巨大登闻鼓而去。
但谢琢确确实实是出现在这里了。
话音刚落,他便反应过来,愕然瞪大眼睛:“你该不会是要……”
持戟卫苦口婆心地小声警告着这个不速之客,双目缠绕着布帛的男人安静地听完,点点头:“多谢告知,一应规矩我都晓得,还请卫率替我引路。”
持戟卫愣了一下,奇怪地皱起眉头:“自然是在的。”
他怎么可能出现在这里!
好心的持戟卫见他目不能视,还取下了放在鼓架上的一对鼓槌送到他手里,这对鼓槌由那头牝牛的腿骨制成,足有成年女性小臂粗壮,谢琢松开竹杖,将它们握在手里,指尖摩挲了一下鼓槌冰冷润滑的表面,朝那名持戟卫颔首致谢。
登闻鼓,那是本朝开国的太宗所立,明令谕下,登闻鼓公正天下,不论士庶黎民,凡有冤情,皆可击鼓以告,让自己的冤情上达天听,这本就是为了求告无门的平凡百姓所设立的,世家门阀哪里用得到这种东西呢?
谢琢!
身上有种令他战栗的熟悉感。
门将从牙缝里漏出了一丝凉气。
“我不知道是谁教你这个办法的,但听我一句劝,还是快些回去吧,这可是要人命的事情哩!”
持戟卫结巴了两下,第一反应竟然是下意识拒绝:“这不——”
穿着一身简素的青衣,大袖垂逶,身形瘦削,脊骨如冷枪扎穿了身躯,将这一身皮肉都笔直地捆扎住,一根布条束在脑后,将一双眼睛严严实实地遮挡,手中一支竹杖,点着光明门前的坦荡通途徐徐行来。
谢琢没等他说完,平平地开口:“烦请卫率宽让一二,可否引我至登闻鼓旁?”
“哎呀你这、你怎么不听劝!”持戟卫不高兴地嘟囔了一句,神色里颇有些不忍心,但见他这样坚持,只得磨磨蹭蹭地转身,用手中长戟敲击了一下水磨青砖地地面,“既然你不下定决心了,那便随我来吧——要不要我扶你?”
好像是从遥远的回忆里走出来的剪影,身上笼罩着熏香竹影,被金玉簇拥包裹着,众星捧月地走过来,他自然不会对一个门将投以注视,但是门将却曾经无数次地站在一旁看见过他最为辉煌的时光,也见过他落魄而去的时刻,这个人……
这鼓声与寻常轻巧活泼的鼓声截然不同,巨大的音腹沉闷回响,沉重壮烈的鼓声好像自大漠边关而来,带着肃杀悲凉的壮阔寒意,鼓声里嘶鸣的是征战沙场的豪情、是撕扯着血肉也要厉声呼喝的血腥,好似金铎铮铮,带着长刀饮血的壮志,安睡在富贵温柔乡里的京城一朝惊醒,愕然地听着这兽鸣龙咆,竟然有了惶惑惊恐、战战欲避的感觉。
这只取了千斤牝牛全皮,经过数月鞣制而成的大鼓有近两人高,朱红的鼓身宛若赤霞,多年风吹雨淋而气势不改,威严地立在凤凰台下凝望着来去的权贵士庶。
被强硬拦下的谢三郎君从善如流地停下了脚步,思索了片刻,语调和煦地询问:“光明门前登闻鼓,是否还立在那里?”
两名持戟卫士将长戟一立,交叉挡住了来人,青涩的面庞上故作严肃,刻意压出颇有威严的低音:“止步!禁宫重地,闲杂庶民不得入内!念在你目不能视,非有意为之,快快回去吧。”
越近的人……
谢琢平静道:“我有冤情如海,不可不诉。”
“你还是再想一想吧,庶民敲击登闻鼓状告阀閲是不忠不敬,首先就要经受几道酷刑,你这身板,恐怕没下刑凳就要断气了,现在回去还来得……”他还没说完苦口婆心的劝告,面前这个看起来斯斯文文俊秀雅致的男人出手如雷电,举起沉重的鼓槌狠狠砸上了鼓面!
门将几度疑心是自己的眼睛出问题了,或是出现了幻觉,但无论他怎么用力眨眼,那个人就是越来越近,终于停在了不远处。
这名持戟卫的话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门将就是听得浑身别扭好像哪里不太对劲。
持戟卫为难地看看他,悄悄瞥过眼睛瞅了下不远处的长官,虽然有点好奇为什么往日尽忠职守的长官今天好似没看见这边情况一样没走过来,但这个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转而小声劝告:“不是我不让你告御状,只是你可知晓敲这登闻鼓的规矩?”
“你、你这个……”持戟卫也被这只从未鸣响过的登闻鼓的声音震撼到了,这声音近听更加的可怖,几乎像是一只巨兽贴着耳朵发出咆哮,有那么一时间,他居然有了目眩神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