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便是秋家的院墙,桐林到哪儿,秋家圈的地就到哪儿。”
高逾两丈的油桐树密密并植,一路从水边延伸至此,便没有几十里路,十数里总跑不掉。况且桐林并非止于此间,直到地平线的彼端都能见到巴掌大的肥厚叶片铺缀如盖,这“树墙”圈起的范围说是一座镇子,也毫不为过。
紫膛大汉瞠目结舌,苦笑道:“这才叫‘目光如豆’。大富人家的作派,实非下官……呃,实非在下所能臆想。浮鼎山庄威名赫赫,我总以为是黑瓦白墙的大庄园,不想秋老庄主居然以树为墙,任乡人出入自由,这等胸襟气度,难怪能以一介豪商的身份,赢得偌大江湖声名。”
“过往在码头那厢,确实有座大宅邸,码头连着河港,不过园中一隅。抗击异族之际,为抢修营垒,军需甚急,秋老庄主遂将宅邸拆了,不留一木一瓦,悉数装船顺流而下,才保住了阜阳大营。”老人抚须道:“若非异族北撤,再拖得月余,怕营碧又挺不住了,连这厢的屋舍都得拆了应急。”
秋家的庄园里多建高楼,所用木料础石不同一般,拆来修葺营砦,要比临时伐木采石合用得多;就地拆了,就着内港装船发进,两日之内必可抵达东军重要的抗北基地阜阳大营,再没有比这更及时有力的后援。
进攻如摧枯拉朽般的异族大军两度奇袭阜阳,终究没能踏平独孤阀的据点,东军在随之而来的央土大战中,能拿得出如许筹码,源源不绝地投入兵力,阜阳两战毁之不尽的坚城壁垒,不能不说是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如此看来,这位秋老庄主虽不会武,却比江湖人更重情重义,豪迈慷慨,可惜无缘识荆。”紫膛大汉不禁感叹,面露一丝神往。
“那是你运气!”老人哼笑。“秋拭水行事说话便如一阵风,那个急啊,怕连家门都还没报完,他便踩着你的脸风风火火去远啦。”那中年汉子摸摸鼻子,讷讷道:“那也同台丞您差不了多少……”老人斜乜道:“怎么我踩过你的脸么?”汉子连称没有,不敢再说。
这一前一后推着轮椅的两人,自是萧谏纸与谈剑笏了。
离开四极明府后,过没两日,老台丞便说要走一趟三合县,谈剑笏身为台丞副贰,向以“老台丞的双腿”自居,岂肯让他自来?无论老台丞如何冷嘲热讽,都坚持要替他推轮椅,萧谏纸懒与他缠夹,两人连院生都未带,径雇船家往阜阳出发,舟行一昼夜,平明方至三合县。
阜阳码头淤积大半,只泊得小舟,几已看不出港口的模样;登岸后只见脚夫三三两两,连一家能问话的茶铺也无,幸而萧谏纸熟门熟路,随意指点,两人沿着蓊郁的油桐道一路蜿蜒,见道旁有座粗陋木棚,远方林叶扶疏间,似有黑瓦连绵,谈剑笏心念一动,喜道:
“台丞,前头有座宅子,不定便是秋家人所居。”
萧谏纸尙未开口,背后传来一阵嘻笑哄闹,不消回头,也知是大队人马从港口方向行来,不知是什么来路。老台丞疏眉微骤,阻了想让这帮外地人噤声的副手,一指木棚:“先歇会儿。”谈剑笏会意,将轮椅推至棚底。
那伙人自路的彼端涌出,熙熙攘攘,竟也朝木棚来。谈剑笏一凛,为护老台丞周全,暗自运起“熔兵手”,提高警觉。萧谏纸蹙眉道:“瞎紧张!你瞧瞧这些人里,有几个会武的?”
谈剑笏定睛一瞧,见走在队伍最前头的,乃是一乘八人抬的软轿,抬轿的脚夫中有几张熟面孔,适才码头上曾见,约是本地人;八名脚夫抬轿上肩,仍被压得汗流浃背,盖因轿上之人委实太胖,瘫似一团肉墩,谈剑笏多瞧了几眼,才约略看出人形,喃喃道:
“这人怎……怎能吃成这样?”
“泰岳压顶,亦有性命之忧。”老人哼笑:“你别说这是武功啊!”
无论是轿上的胖公子、抬轿的脚夫,抑或一旁打着伞盖遮阳的家人伴当,都不像身有武功的模样。队伍中唯一的练家子,乃是一名黑衣黑靴、手提黑剑,瘦如竹竿也似的青面汉子,细目微眯,眉飞入鬓,整个人宛若一柄脱鞘而出的利剑,剑气隐隐成形,周遭五尺之内无人敢近,莫不远远避了开来。
他周身皆黑,却有一头焦黄干枯、灰白相掺的薄发,年纪不大,形容却隐现衰老,也算生就一副异相了。
“雇得这般高手傍身,”老人冷笑:“可见家资甚厚。还是世道眞有这么乱,非贱卖技艺不能养家活口,求一温饱了?”谈剑笏想起台丞的郁郁不得志,低道:“这是人的德行,未必与世道相关。”老人遂不再言。
大队入棚,那肥胖青年瞥一眼推着轮椅的主仆俩,蔑笑:“他妈的,一条腿都进棺材了,还巴巴地跑来瞧美人?你下边儿不行啦,糟老头!”环轿的伴当们无不哄笑,讨好之意溢于言表,倒是脚夫脸色都不好看,不知是抬得辛苦,或觉受了什么冒犯。
一名身穿锦袍、蓄有燕髭的中年人赶紧上前,冲萧谏纸长揖到地,恭敬道:
“我家公子乃性情中人,豪迈潇洒不拘小节,行走江湖惯了,言语上难免有江湖人的习气,非是有意冒犯,还请明公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