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吕潇然第一部主演的电视剧《奋斗》尚未播出呢,彼时的小吕子只是一个稍微有点前途的小演员。
然后认识了李铭,后者给了他执导第一部电影《边境风云》的机会…
当然,李铭是为了拉拢宁昊,但在吕潇然的回忆滤镜下,他就是看重了吕潇然的才华!
500万,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要知道《疯狂的石头》才花了300万!
依靠这500万,小吕子打响了创业第一枪,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十二年时间,成为内地华语电影圈第一人——为什么是内地,因为网上总有人拿李鞍压他,毕竟人家李鞍拿过两尊奥斯卡!
上次跟小马打交道,还是四年前的李铭离世,吕潇然盘下了西山会所,还想保底发行《太平轮》,被拒…
然后就是《太平轮》上映,小马亏损好几亿的消息。
“怎么倒闭了?”
“一堆事,估计你也不会感兴趣!”
这就是家族式企业的典型案例,创始人骤逝,家族企业的传承和治理是个大问题,发展中的政商不清、股份代持、家族内乱、董事长易人、高管离职、投资机构维权处理的都不够好。
最要命的是激进的投资协议,创业企业引入投资…
对赌失败,破产清算,李莉、李萍手里的股票拍卖了1.15亿——这可是69%的股份啊!
当年华宜曾提出54亿并购小马,包括李铭去世后,华人文化提出接盘小马,其余股东离场,估值36亿元,但建银文化等股东开出了42亿元估值的心理价位,股东们各怀心思,最终没有接受华人文化的新出价。
其他高管还曾介绍华数传媒并购小马,开出了30亿估值,一些河北、湖北的产业基金也都来谈过投资,但最终都没有成功——投资不成的原因,一方面是小马的股东们在估值上不愿妥协,另一方面公司股权结构混乱、决策层意见不统一,也让投资人望而却步。
“唉…电影这个行当,哪有永远走顺道的呢,香港的嘉禾、新艺城,美国的联美、米高梅、雷电华都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了,当初新线凭借《指环王》三部曲名噪一时的新线,现在也被华纳收购了!”
吕潇然叹了口气:“没准哪天橙子业破产了呢!”
“别说这种丧气话…”
吕潇然忽然想起一件事:“钟姐,小马被并购,那我之前电影的版权跑谁手里了?”
“…放心吧,你的电影,没你同意,没人敢翻拍的!”
“要不咱们把它买下来?”
钟丽芳:“你要买的话,可就不止1.15亿了!”
倒也是…
……
吕潇然敏锐的感觉到了‘重工业’这个词被反复提及!
什么‘《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国产重工业电影新的典范’、包括去年的《三生三世》《鲛珠传》今年春节档的《西游记女儿国》、《捉妖记2》宣传的时候主打的关键词都有重工业这三个字…
重工业就能保证电影大卖?
怎么可能?
电影的工业化迅速补齐了技术上的短板,为电影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但是,电影毕竟不是一件单一的商品,在更深层次上,电影还是一项艺术…
归根结底,讲好一个好故事才是最根本的。
这帮人,先是IP改编,然后又是重工业电影…
对电影就不能稍微有点敬畏吗?
电影原本是有着丰富元素的词语,一搭上重工业二字就被限制在一个非常狭隘的语义中,变得不堪一击。
而这种广泛传播,逐渐通俗化的大众语言,会渐渐误导观众对于电影的认知。人们对于电影的理解会变得相当模糊,越来越不清楚看一场电影究竟要关注的到底是什么?
过度宣传或消费“重工业电影”,自然就挤占了其他类型片的生存空间,整个市场发展畸形,同一片土壤的秧苗一半溺死一半干死,出现旱涝均不保收的怪象。
而且重工业电影基本上预示着高投资…
按照吕潇然的基准,没有4个亿做特效,你好意思称自己是重工业电影?
事实上,市场上卖座的永远只是好电影,绝不会因为它自身到底是重还是轻或者是手工而有所不同…
……
酒馆,宁昊还有黄博。
当年的《疯狂的石头》堪称两千年之后中国电影最牛创业团队!
可惜,徐光头单飞,刘韬从18年之后就不怎么跟这伙人联系…
吕潇然翻看了一遍《疯狂的外星人》,皱了皱眉头:“你这剧本有点太…”
“非主流?”
“对!”
这个词形容《疯狂外星人》贼合适!
宁昊叹了口气:“我想要表现的,是落伍的人,被淘汰的人,被时代甩下去的人。”
“…行,你拍吧!”
都这么说了,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