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
自从6月8日萨拉热窝刺杀案发生以来,连续两周时间,世界各国的跨洋电报纷至沓来,传递的几乎都是坏消息,欧洲上空的战争阴云浓密的已经遮蔽了整个天空,几乎看不到一丝阳光,形势极端危殆。
国家层面得到的消息比普通人要周全和详尽的多,在获知奥匈帝国提出最后通牒内容以及德俄等国的态度后,已经可以判断出,这一场世界性大战再所难免,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皇帝李福寿立马召集御前紧急会议,商讨了数天时间,终于拿出了一揽子应对方案。
在欧洲各国纷纷进行战争动员的情况下,大洋帝国鉴于战争动员对原本社会生活影响巨大,没有实行战争动员,而是施行了折中方案。
将10月份的征兵提前到7月份,并扩大规模,一次性征召4万人的义务兵,这比正常规模扩大了三倍。
非但如此,还停止了本年度军官士兵的退役复员工作,调整军队部署,做好了应变反应。
在多种措施之下,帝国军队员额将从原本的56万余人,迅速增长到98万余人规模,以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情况。
政府各部门将对相关军工、医药、军事物资生产企业大开绿灯,在金融,电力,税收,增招工人,扩充生产线等各方面鼎力支持,军工企业一律进入战时状态,开始开足马力生产。
学校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社会舆论宣传,加强民兵培训工作,暂停部分粮食和肉类的出口,暂停部分涉及德国、奥匈帝国的出口订单,已经装船发运的一律停止。
大洋帝国的反应非常迅速,就像遇到警讯的刺猬一样,收缩柔软的腹部张开利刺,做出有力的防御姿势。
由于和欧洲远隔万里,欧洲的紧张形势短时间影响不到大洋帝国本土,从社会上普通人的生活看不出有啥异样,该上茶楼消遣,去戏院听戏一切照旧,街道上车水马龙,商业繁荣,一片安定祥和的社会景象。
但是在人们的眉宇间,多了一抹忧虑。
从报纸电台连篇累读的报道中,早已面向世界的大洋帝国社会知道欧洲正在发生什么事儿;
奥匈帝国进行了全面军事动员,塞尔维亚军事动员,德国军事动员,俄国军事动员,法国军事动员,意大利军事动员,英国军事动员,保加利亚军事动员,希腊军事动员,扶桑军事动员……
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发出毫不掩饰的战争威胁,得到了德国鼎力支持,沙俄争锋相对的支持塞尔维亚维护主权领土完整,双方军队已经开始调动,欧洲各国纷纷站队,形成了清晰的两大军事阵营。
浓重的火药味,即使在地球的另一边也能闻得到。
作为一个面向全球的出口型工业经济体,大洋帝国每年对外贸易规模从世纪初的近10亿金洋,一路迅速增长到如今的7.7亿金洋(191年底统计数据),规模扩大近三倍,工业品类多,出口量大,是其对外贸易的显著特点。
由于国家长期政策引导,船舶工业是大洋帝国重工业领域不可忽视的工业门类,经历数10年发展,大洋帝国已经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远洋商船队,航线遍布世界各地,造船企业林立,大型海运企业和贸易公司控制了环太平洋各国主要海上贸易线。
伴随着巴拿马运河的开通,新兴跨大西洋贸易线发展势头正旺,很多海运企业投入了新建的大型船舶,以抢占更多的贸易份额。
欧洲战争一旦爆发,那可真是糟糕透了的坏消息。
大洋帝国的经济已经与世界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一起,这让人们难免担心;欧洲恶劣的局势是否会影响国内经济?影响到自己的饭碗?
澳洲本土,大明宫
李福寿揉着有些发胀的眉心,一会儿才放下手来,然后长长的舒了口气,眼神中闪烁着镇定自若的光芒。
从刚刚得到的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发出的最后通牒全部文本可知,其中有几项严重**了塞尔维亚主权,按照斯拉夫人刚烈的性格,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同意。
第1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已经点燃,大的历史进程没有任何改变,这就妥了。
这样一来,李福寿对当今世界大势的把握就更加精准。
他这些天来一直忙碌,主持朝政大局应对欧洲的巨变,有条不紊的一条条政策施行下去,犹如定海神针一般稳定了社会,引导当前社会生产向战时方向转变。
在这方面
内阁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一干重臣在欧洲坏消息接连不断传来的时候,感觉到天都塌了,一瞬间的慌乱无措。
这也怪不了他们,当预感到整个欧洲烽火遍地的时候,谁能镇定的下来?
李福寿不得不站出来,稳定当前局势。
实际上世界各国政府都差不多,欧洲一直都在喊“狼来了”,可等到狼真正来了的时候,包括英法等国在内都表现出迟钝,混乱和不知所措,发布的很多行政命令互相矛盾,截然相反,更加剧了社会混乱,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