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内,随着礼部左侍郎杨善岔开的话题,气氛稍显松快了一些。
待到李复将十册完整版的强国之策…在当下这个阶段,绝对算得上是完整版的强国之策,递给几位阁老还有英国公张辅等人以后……
过去了一刻钟的时间,许多人开始探头探脑,心中俱是有点纳闷,那小册子看着也没几张纸啊,前面那些大佬,看得怎会如此墨迹!
好在是,察觉到皇帝还在闭目养神以后,十几个官职不低的文人武勋,无视锦衣卫凶巴巴的目光,开始凑到手持十份黄册之人的身边跟着一起查看。
越看,他们越是心惊。
言简意赅的言语,鞭辟入里的分析……
单是一条强国之策的话,在许多人的眼中,可谓是漏洞百出。
但是,当这一条条漏洞百出的强国之策环环相扣之际,这些臣子们,愣神发呆的同时,全部陷入到了胡思乱想当中。
阁老国公们看完,后面的臣子们,很是自觉地开始提起速来。
待到所有人看完以后……
当即便有人以羡慕的眼光,看向王骥、王翱还有于谦这三位即将走马上任,可以掌管一方军务兼理粮饷的总督。
当然了,还是有不少人想要以不合礼制规矩的名义,谏言皇帝不该越级提拔于谦。
只不过,册子上已经明说了,总督之位,是因事而设,事毕裁撤的特殊官职,再加上奄遏下水大捷的功劳……
将具有临时性的宣大总督之位封赏给于谦,也不是那么令人难以接受。
最主要的是,于谦,是太宗文皇帝留给朱氏后人的柱国大臣。人家,可是有真本事的。这一点,立于奉天殿内的臣子们,基本都是一清二楚的。
再者说,相较于其它关乎到自身利益的强国之策,于谦这点事,不少人已经都压根不在乎了。
因为多数人在这一刻起,忽然用一种很是复杂的眼神,看向了前排几位阁老的所在位置。
皇帝的新政,就像刚刚杨善说得那样,完美如斯!
往后的几年,十几年,或是几十年,国家侧重的方向是哪一块,大家该干点啥,基本心里也都有了数。
如此这般的话,作为时刻给皇帝出谋划策的内阁成员,就在这么一瞬间,在许多臣子的心中,他们忽然感觉到,曾经需要仰望敬畏的阁老们,其地位,已不再是那么高高在上了。
就算现在这一批内阁成员倚老卖老舍不得放权,但瞧瞧他们的岁数吧……
除了曹鼐、张益这两人以外,像三杨阁老还有陈循、苗衷、高谷这些人,哪一个不是六七十岁即将致仕的老头子。
而皇帝呢,今年才二十二!
人家身后,还站着亲娘孙太后。
往后的日子里,如果不乖乖听话,年轻的皇帝,人家可是有大把的时间来陪你玩。
到了那个时候,一旦忤逆了皇帝,自身官位能不能保住,这才是绝大多数人最为关心的问题。
其它的嘛,那都是虚的。
当然了,自此以后,朝廷变成皇帝的一言堂,这也是许多臣子都不想见到的事情。
但问题是,谁特么有能力,可以站出来扛起那面对抗皇权的旗帜啊。
人,贵有自知之明。
文臣里面,在弄权玩政治这一方面,傻子很少。
就算是于谦,他不是不会,只是不用而已。
现如今,不说文臣这边齐不齐心,单是瞧瞧诸多武勋们那掩饰不住的笑脸……
纵使有人再不想见到太祖高皇帝时期的霸道皇权呢,但这些人,除了在心中叹上一口气道上一声“大势不可违”以外,也是别无他法。
能力不够看,若是在别人面前,还能讲些圣贤书中的大道理唬唬人。
但在年轻且聪慧的皇帝面前,现在没人再敢瞎逼逼祖宗礼法的事情了。
当然了,这只是一部分文臣的想法而已。
看完册子上面的新政,像是诸如王骥、王翱、于谦、商辂、彭时这一类的正臣能臣,现如今的他们,只有发自内心的高兴这种想法。
能亲眼目睹且参与朝廷实施的这些善政仁政当中,这些人,一个个的,皆是相由心生,喜笑颜开。
笑得如此开心,完全是因为他们所图之事,与旁人关注的眼前利身外物截然不同。
名垂史册,永留青史,这才是他们想要的。
而皇帝的新政,给了他们这个机会。
“行了,今日朝议,就到此为止吧。”
“尔等呢,别管有没有旨意在身的,回去都考虑考虑新政当中,有哪些是朕未曾注意到的细节。”
“今日是八月二十八,争取在下个月月初之际,最迟不超过一旬时间,便将册子上的新政全部正式颁发下去。”
“哦,对了,再说几个小事……”
下朝了,这就下朝了!
对于不少臣子而言,皇帝这句话,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