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静悄悄的。
现如今,除了王迪和徐滨他二人以外,再无第三人。
心中各自发出一声叹息后,王迪脸上挂着淡淡笑容道:“徐先生,你果然足智多谋,知晓朕的心意。”
“不过嘛,你只是猜对了一部分而已。”
“先生你奔波操劳了大半辈子,效仿三宝太监那样下西洋的事情,无需再劳烦你了。”
“朕的意思是,想请徐先生你,以左副都御史提督总掌大明远洋商务司…先别着急拒绝,听听朕接下来要讲的,仔细考虑一下,再给朕一个答复也不迟。”
抬手示意徐滨不要打岔以后,王迪不紧不慢继续讲道:“徐先生,你允文允武,还随同三宝太监下过西洋,眼界之广,远非满朝文武百官能与你相媲美。”
“全面开海通商这事,不是简单的内政问题。况且以先生你的眼光,应该可以知晓此政于国于民于朕,是有多么得重要。”
“你是先帝的好友,也是孙太后的亲人…是以,无论在能力还是忠心方面,朕都信得过你。”
“因为涉及到全面开海通商,所以远洋商务司的驻地位置嘛,朕拟定暂时将其总督府设置在松江府,居中掌管大江南北所有远洋通商事宜。”
“再就是,太皇太后还有孙太后都上了年纪,顺天府又是苦寒之地,到了冬天,一日冷过一日。朕的想法呢,往后入了秋,就让她二位去江南享享福,一直呆到来年开春再返回京师。”
“所以嘛,朕得找个信得过且有能力的臣子,来替朕好好经营远洋商务司,让其尽快步入正轨。”
“如果可以的话,朕希望明年这个时候,太皇太后还有孙太后就能做船直抵江南去享福了,也好尽尽朕的孝道,给天下万民做个榜样。”
大明远洋商务司总督一职有多么重要,是个人都清楚。
在总督人选上面,王迪这一阵子,可是费尽了心思。
昨日下朝以后,光天化日之际,准备和杨蜜玩玩骑…棋盘精品游戏时,面对杨蜜的宁死不从,王迪忽然灵光一闪。
杨蜜担心的,其实不是宫中的规矩,而是孙太后还有太皇太后以及未来的皇后这三人而已。
未来的皇后嘛,王迪倒是有足够的信心和本钱,将其调教得服服帖帖。
但现在的太皇太后还有孙太后嘛,那就没办法了,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他总不能为了瞎胡闹,而置孝道于不顾。
如何解决此事呢?
那不如打着尽孝道的名义,将这二位送到应天府或是江南行宫去享福。
这样一来,太皇太后以及孙太后便能走出这好似笼子的深宫去外面享享福,见一见大明朝的壮美山河。
与此同时,自己不光尽了孝道…到了那个时候,于宫中搞出点大被同眠的瞎胡闹事情,也没人管得了了。
最为重要的是,以孙太后为饵,诱使徐滨主动接受大明远洋商务司总督这一职位,才是王迪比较关心的。
以后的日子里,孙太后去了江南,见到了徐滨,他二人想做点什么,只要不传到外人的耳朵里,王迪才懒得去追究。
这种一举多得的好计谋,想出来的那一刻,王迪认为,自己简直聪明得不要不要的。
至于百年以后,先帝是否会怪罪于他,找朱祁镇就好了,关他屁事!
“朕要讲的,就是这些。徐先生回去好好想想吧,朕不会勉强与你的。”
话虽如此说,但徐滨真要不同意的话,说实在的,王迪一时之间,还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满朝文武百官,忠心的,倒是不缺;有能力的,也不在少数;但若再加上出海远洋这一点,这样的人才,就比较稀缺了。
王迪也知道,给一部分有能力的臣子多一点的时间,他们应该能掌握里面的门道。
只不过,新政实施之际,其它事墨迹点倒无所谓,但开海通商这一码子事,必须在第一时间内来个开门红,容不得有一点闪失。
好在是,徐滨接下来的话,顿时让他心中一喜。
“陛下的旨意,贫道接了…就像陛下说得那样,全面开海远洋通商,是为了造福大明圣朝的千万子民。”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贫道行此仁政,也是为了积累善功。”
大明远洋商务司总督一职,徐滨还真不稀罕。
能够造福大明千万子民,这一点,倒还蛮不错的。
最重要的是,能让孙太后从这个牢笼中跑到外面散散心,这才是他徐滨想要的。
只要孙太后过得舒坦,他苦点累点…无论怎样,都没多大关系。
“好!徐先生快人快语,是个做大事的人才!”
“开海通商一事,朕方才也说了,这与寻常的内政很不相同……”
“虽说航海远洋这一方面,朕懂得不是很多,但朕却知晓,若按照正常的取士纳贤之法,定会误漏了真才识学之辈。”
“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