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军前锋部队已经开始同吴大光的部队有了接触,双方爆发了一些小规模的战斗。
双方都是试探性质的,目的在于摸摸对方的实力,所以,砰砰啪啪枪响得一片,死伤却不大。
吴大光手下就这么两万多人,三十公里宽的防区,还真的没法面面俱到,只能是尽量收缩兵力,卡住公路、铁路等重要交通线,布下阵地,严防死守。
这东北大平原,光秃秃的,一片连绵的白雪覆盖着,连个山包都没有,一眼就能望到地平线。确实是适合进攻,不太适合防守。
从早上天一亮开始,保安军的雪燕侦察机便一刻不停地在战场上空侦察,他们不仅要随时掌握东瀛军的动向,还尽快找到东瀛军重武器阵地。
只要灭了东瀛军的重武器,便会大大地减轻吴大光的防守压力。
东瀛军推进的并不快,没有空中优势,他们只能缓缓前进,稳扎稳打。尽量避免遭受保安军的空中打击。
东瀛军现在快变成了夜猫子,白天全部隐蔽起来,没有任何行动。只在夜幕降临以后,才开始调兵遣将,整修工事。
一个白天就这么潦潦草草过去了,双方都停止了作战。
夜晚八点以后,东瀛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进攻。
没有了空中飞机的轰炸,东瀛军人多的优势便发挥出来了。
保安军的照灯弹一颗接着一颗升起来,把大地照得通亮。
但不管怎么样,三十公里宽的防线,又都是平原,哪怕没有道路,步兵也是随便哪里都可以通过的。
这种夜战,基本上拉平了双方的实力,保安军联合作战的优势无法发挥出来。
各处都是重机枪恐怖的哒哒声,有保安军的,也有东瀛军的。
保安军的炮蛋也是不要钱似的拼命渲泄,不断炸起的一团团火光,有效地阻止了东瀛军的攻击。
东瀛军没有携带重武器,只能依靠掷弹筒、小口径迫击炮对着保安军阵地轰击。
但掷弹筒、小口径迫击炮毕竟射程有限,只能是靠近保安军阵地才能发挥作用。
黑暗中,双方都是对着重机枪、迫击炮这些目标重点攻击。
双方的重机枪手、炮手展开了一场捉迷藏,都是射击几分钟便迅速转移阵地,以免遭受到对方的定点清除。
保安军依托着工事、战壕,相对来说,在空旷的大平原上占了很大的便宜。
东瀛军只能是以散兵队形进攻,漆黑冰冷的夜晚,为了掩护自已,只能在雪地上匍匐前进。
这零下二十多度的气温可不是闹着玩的。在地上不用趴很久,全身便冻透了。
在御寒服装上,东瀛军的装备还是差了些,薄薄的棉衣、棉裤、棉帽、棉手套、棉鞋等根本抵御不了刺骨的严寒。
东瀛军的指挥官,大部分参加过十几年前的辽东半岛和罗刹人的大战,他们不知道的是,辽东半岛的气候和东北腹地差距甚大。
辽东半岛,尤其是旅大地区,冬天气温很少低于零下十度。可东北腹地,零下二三十度是常态,特别是夜晚,用东北话说是“嘎嘎冷”。
不用很久,也就是十多分钟,伏在雪地上的东瀛军士兵首先感觉到“嗡”地一下,原本冻得生疼的耳朵不疼了。再过几分钟,又“嗡”地一下,手指头麻木了,连扣枪机都不会了。再久一些,又“嗡”地一下,双腿也没了知觉,连站都站不起来了。
两个小时过去,东瀛军指挥官发现了不妥,士兵中出现了大面积冻伤,这都不用保安军打了,再过几个小时,估计只能收尸了。
气急败坏地东瀛军只能收兵,一场热热闹闹的夜间进攻,竟然败在了严寒下。
吴大光他们直纳闷,这是什么情况下?怎么不打了?
说句实话,东瀛人的进攻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黑暗中,只能是盲目射击,也不知道这子弹、炮蛋飞到哪里去了。
同时,也不知道哪里飞来的子弹和炮蛋,也给保安军造成了一定的伤亡。
不管怎么样,也算是打退了东瀛人的进攻。各队统计伤亡人数,统计弹药消耗,维修工事,忙得不亦乐乎。
刘大双又是一夜没睡,紧张地关注着郑家屯的战事。
早上,东方冒出一片霞光,太阳升起来了。
姚雯雯和托娅照例送来了热气腾腾的早餐。同时,还带来了几张报纸。
“大双哥,你看看,这报纸上都在说啥。”姚雯雯急急地说。
“噢!我看看!”刘大双漫不经心地接过了报纸。
这是京城几家报纸,在靖安分社印刷发行的,新闻时效和京城同步。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各界民众恳请袁大总裁上位”几个大字。
再认真看下去,有“工商界请愿团”、“市民请愿团”、“学生请愿团”、“农民请愿团”、“脚夫请愿团”、“妇女请愿团”、“四大酒楼请愿团”、“八大胡同请愿团”等等几十个团体,纷纷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