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朔省的近况
严世蕃死,严党真正画上了句号。即便有一些余波,不要紧了。
周梦臣也正式准备南下了。
而杨继盛终于赶到了京师。
不知道是新上任的高拱给面子。还是徐阶给面子。总之,杨继盛离开河朔巡抚任上,上台的是殷正茂。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中,状元李春芳,已经礼部尚书,如果不张居正告假,他在这一次,也一定会有一个位置的。杨继盛,殷正茂,汪道昆,等等都混出头了。算是一地巡抚了。
除此之外,还有两充斥在中级官员之中。
不得不说,嘉靖二十六年科举,本身就是一个大年。这年进士没有周梦臣,也是耀眼夺目的。而在以嘉靖二十六年为核心的周党崛起之后,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就耀眼夺目了。
不说别的。周梦臣与李春芳就能让天下人震惊了。一些科举小年,几十年混下来。未必能出几个尚书。而今距离嘉靖二十六年才十几年,嘉靖二十六年进士,还有大把的政治生命。
这就出现两位。
很多人都在预测,嘉靖二十六年进士之中,一定会出现一个首辅。但是谁,就不好说了。
周梦臣见到杨继盛的时候,心中还是一暖。他心虽然已经将很多历史忘却了,但是很庆幸将杨继盛带离了京师,让他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周梦臣问道:“河朔那边怎么样?”
杨继盛说道:“一切都好。近三年来,从山西,陕西有百万之众涌入河朔。沿着黄河与丰州滩,开垦良田百万。我这一次,也准备与老师面议一下,为河朔增设几个县。”
“你当年所找商路,已经有人走了。从钦察道一路向北,不过第一趟还没有回来了,也不知道会遇见一些什么。很多蒙古人都会说汉话了。”
“-----”
杨继盛眼睛之中充满了光。将河朔省的情况,滔滔不绝地讲给周梦臣听。
听到这些,周梦臣也是很高兴。
在离开的时候,河朔省还不存在。但是而今河朔省已经真正成为一个省了。沿着黄河之内外屯田无数,其他水草次之的地方,都被圈为草场。
甚至草原之上的蒙古人更是有定居势态
定居的草场一方面容易被管控。以至于这几年,大明骑兵之中蒙古人的比例急速上升。要不是不能让大明骑兵全部变成了鞑骑,恐怕五万精骑全部都是蒙古人了。
不得不承认蒙古人在马上的优势太大了,再以汉人骑兵的训练方式,挑选方式,训练出来,战斗力是一加一大于二的。
另外一方面,定居的草场也更方便于生产。塞外源源不断羊毛羊肉进入青城,以大同,云中,等地为中心的毛纺业,也兴旺起来,虽然生产出来的布匹,让人穿还是不太舒服的。但是这年头的蒙古人没有那么多讲究。
毕竟蒙古人之前一件又臭又臊气的破羊皮,就是所有家当了。纺织出来的毛布再不好,也比羊皮好。更不要说,毛布的御寒能力很不错。成为了对蒙古人的拳头产品。
布也不单单是为了穿衣的。
蒙古人的帐篷。船帆,遮盖东西的篷布。等等。大量使用用途的。
当然了,棉纺业也发展起来。特别是棉花与羊毛混纺工艺,逐渐成熟。有一些成品,也算非常优秀了。甚至也出产一些,能与丝绸媲美产品。但是价格昂贵之极就是了。
商业上的发达,再加上大量退役的士卒参与商队。导致了商人的武力充沛之极。甚至这些商队还在草原上挑事。为了打通商道火并了一些部落。
最后让杨继盛擦屁股。
至于如果擦屁股,自然是关起门来痛打五十大板。站在表面上,寸步不让。真要说河朔省版图,已经不局限于漠南了。在漠北已经有一些部落臣服。
只是没有大军翻越瀚海北上驻军的话,不会有长久的影响力。
这些号称臣服大明的部落,也不过是首尾两端。
但是即便如此,也是大明的旗帜在成祖之后,第一次越过瀚海。只是杨继盛担心嘉靖好大喜功。不敢多言,含糊在奏折之中说了。
就淹没在无数奏疏之中。
周梦臣问道:“河朔省就没有什么问题吗?”
杨继盛脸上的喜色,淡化了许多。说道:“还是有的。而且不少,最大根本痼疾还是汉蒙矛盾。一年之内有一百多起仇杀的案子。这还是报官的。那么没有报官的有多少,实在难说。而且,有些还牵连到军中。棘手之极。我只能一碗水端平。有时候里外不是人。却也是没有办法的。”
周梦臣听了,也暗暗叹息一声。
边军将士与蒙古人相持百年,哪里有那么容易和睦过日子。真要说起来。嘉靖三十五年,才完成土默特部的征服。到了而今才三年。
三年之前,大家拼死厮杀,视为仇寇。三年之后,就要手拉手,一家人了。可能吗?
不
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