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南京兵制
周梦臣说道;“京营裁撤之事,你做的怎么样了?”
李遂说道:“赖大人大杀四方之兵威,在金陵城中,能令小儿止啼。各路京营,不敢不为,大多数已经遣散了。有五千人看似堪用,以移入云中伯麾下。”
周梦臣听了不由轻轻一笑。
李遂说得是实情。
之前也说过,数百年间,南京各营之士卒。与南京百姓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这样情况下,周梦臣一刀子砍在这些京营士卒身上,就如同砍在这百姓身上差不多。
大有兔死狐悲之感。
再加上以讹传讹之下,周梦臣的名声在金陵城之中,也就可想而知。大抵就是父母对孩子说道:“再哭,再哭就让周老怪将你抓去。”
这对周梦臣来说,是一种新鲜的感觉。
毕竟,他所任之地,几乎都福泽百姓。唯独在金陵留下恶名。甚至将来也要载入史册。不让王安石的拗相公专美于前。
不过,周梦臣也想开了。
只要做事情总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而且周梦臣也过了给自己追求美名的时节。美誉对大臣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作用。在官职还小的时候,美誉天下很能给自己带来快速的升迁。但是周梦臣在攀登大臣权力巅峰的时候。过多的美誉,反而成为自己的妨碍。毕竟一个尽得民心的大臣,对皇帝来说,未必不是一种威胁。
周梦臣为了进入内阁,也在一点点改变自己做事风格。比如,再此之前,他一直经营这自己的小团体,几乎所到之处,都要变成自己的一言堂,就好像而今,周梦臣在大同,河朔省是周梦臣大本营,周梦臣在陕西,关学成为周梦臣的奥援。周梦臣在江南,福建,浙江,江南各巡抚,乃至于总兵官都是周梦臣的老部下。
这样的风格在地方都未必行。因为太独了。好在周梦臣的功绩非同一般。又有嘉靖的支持,方能如此。但今后,却不能如此了。
必须能容忍一些不是自己人的人。
难不成周梦臣到了内阁,也要将内阁上下,六部九卿都换成自己的人吗?
那是不可能的?
严嵩真正激起民愤的事情,不是他如何做恶多端,而是在京察之中,搞非严党都罢黜,事实证明,很多时候,决定局势的都是沉默的大多数。
如果周梦臣吃独食。
估计,即便进入内阁之中,嘉靖也未必能容忍,即便嘉靖能容忍。百官也未必能容忍。
既不能搞一言堂,全部是自己的人。又不能失去对局势的控制,这就是所谓的掌控力了。这一点是周梦臣被在北-京回来才慢慢参悟出来。
他对林润,固然有挖墙脚的意思,但是未必也不是实验一下新办法。而今对李遂也是一样。
李遂在南京兵变之中,立有大功,这已经说明了李遂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同时看李遂的样子,只要不是眼瞎的人,就知道,李遂与周梦臣不对付。
而且周梦臣也调查过李遂。他其实公心还是比较多的。道德感非常强,否则也不会奋斗一辈子,又有能力,结果六十多岁才到侍郎。也不会因为区区一句承诺,而与自己的上官周梦臣,搞成这个样子。
周梦臣对李遂的表现不以为意,说道;“这一件事情,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吗?”
“有。”李遂说道:“京营乃是祖宗之定制,周大人擅自改动,尤其不妥,此其一也。虽然南京而今是陪都,但依然是京师,外军入都城,乃是取祸之道。此其二,民本则邦宁,大人之雷霆手段,伤及无辜,百姓为之惊颤。此其三----”
周梦臣听他还想四五六七八,一个尽的数落下去。立即打断了他的话,说道:“好了。好了。先说两件事情吧。”
“我来之前,已经禀报过陛下。”周梦臣脸色庄重的说道:“虽然是祖宗之制,然倭乱以来,卫所军与京营都是什么样子,更不要说,倭寇区区五十人冒犯南京,简直是奇耻大辱。本朝开国以来,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局面。陛下为之震怒。如果知耻而后勇,也就罢了。然你看京营上下,无不想苟且到天荒地老。哪里有一点点振作的样子。还兵变。这样的军队留之何用?引新军代替旧军,已经是朝廷的定策了,无非早晚。这一点,你如果不满意,可以上书弹劾我。不过,你在我麾下一日,朝廷一日没有旨意,你必须听我的。”
李遂沉默不语。
他其实也知道,京营各处都烂成什么样子的。北-京京营在丰国公父子手中,有稍稍振作的样子。北-京京营毕竟是朝廷的支柱。能如此振作,并不仅仅是丰国公父子的功劳,而是大明历代兵部尚书与勋臣们集体的功劳。在土木堡之变后,京营改为十团营,后来又改为东西两厅,引入外四家军,到了嘉靖朝,又改为三大营。
可以说,大明历代君王,几乎没有一个人没有想过振作京营,各种办法都用过。而京营也时常参与对蒙古人作战。这才一分元气,才有振作的根基。
但是南京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