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荒政
周梦臣对太监没有什么想法。
他仅仅将内廷当成一个权力机构,内廷之中的人,也是名利中人。不会因为多出一个什么,或者少出一个什么有所变化。而且在大明权臣与太监互相勾结。已经是大势所趋。
即便张居正也与冯保相互勾连。这也是后世很多人评价张居正的污点。
但是在周梦臣看来,不算什么。
太监掌控的权力太大了。在大明政治体系之中,太监是不可或缺的一足,如果仅仅在下面当官,与太监接触少一些,也无所谓。但是进入大明最高权力场之中,竭力排斥太监,是相当不理智的。
藤祥未来是周梦臣在宫中的合作伙伴吗?
未必。
周梦臣这一次,是卖人情给内廷势力。而不是给藤祥。不管藤祥能不能成,成了最好,即便不成,黄锦也要承周梦臣的情。
周梦臣与藤祥商议过后。周梦臣立即将林润给拉住了。并封存所有卷宗。
仅仅是封存而已。并没有结案。
封存代表而今不查了。不代表接下来也不查了。
当然了,也周梦臣的能力。即便是已经结案的案子重新启动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有些麻烦。周梦臣这也是再向外表态。如果有些人不听话,周梦臣随时可以定向查案。
那时候,才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不过,藤祥还是比较给力的。
在周梦臣废除盐政旧规,启动新法的时候,朝野上下,一点波澜都没有。
盐政这样的大事,周梦臣不可能自作主张。必须上报朝廷。
不过,有徐阶在,朝野的反对者本来就不多。徐阶的威望可以压制一切,而大部分文官在其中都没有什么利益。毕竟这些利益被严党侵占了。还有少数文官的利益,比如汪道昆。
汪道昆家里就是盐商。盐商在政治上的不安全感,让盐商非卖力的督促子弟读书。而大部分盐商子弟,都不大行。毕竟生在富贵之中,有花不玩的钱,少年时候,多不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只有少数人才能坚持下来。有所臣成就。
比如汪道昆。
周梦臣自然不会不给汪道昆面子,他不仅仅给面子,而是非常给面子。他手中稍稍倾斜一下,就让汪家成为盐商之中一派的领袖。
汪家也非常识趣,他们立即愿意捐出十几万两,在扬州办一座三分书院。专门教授气学,所有老师都是
从大同书院与六艺书院中请来。
这于三分之名,可不是三国。
而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的三分。而且三分书院,更是将扬州有名的建筑,三分楼纳入其中。三分楼又叫三分明月楼。
可见扬州人的自傲。人家说二分无赖在扬州。扬州人非要建三分明月楼。说明,天下三分明月夜,三分无赖在扬州。而三分明月楼。更不会孤零零的。
而是在一座小湖边上,周围亭台楼阁绵延无尽。
可谓是花园式书院。
如此一来,气学在江北也有了一分根基。
就如此,一番狼狈之后。扬州城之中的新秩序也渐渐形成了。
周梦臣也不可能长久在扬州,他准备回南京坐镇,毕竟他将整顿军备的事情,完全交给李遂,自己也不是很放心的。但是临行之际。
他带着林润做了最后一件事情。
就是巡视盐场。
第一座盐场,选择的地方是周梦臣比较熟悉的地方,也就是盐港。
这个盐港就是当初,大破倭寇的地方。
只是此刻已经没有一点点战斗的痕迹了,唯有长得几十里的荒草,依然让人有一种走在聊斋片场的感觉。
不过,周梦臣身边护卫从来没有少过,千余骑兵护卫,沿着数年前大军开出的道路前进,虽然大军从这里面穿行已经数年之前的事情。但是当年的道路依然留下来不少。
毕竟大军行军开辟出来的道路,很多时候都是原始的道路的鼻祖。
最明显的就是云滇之间的道路,他们的大路,几乎就是当年明军进入云南的行军道路。
大军走过之后,也有百姓来往。渐渐的就成为一条路了。
周梦臣挖了一把土,轻轻的松开。用指头沾了一些,用舌头舔舔,然后吐掉,说道:“这里的土地,盐碱已经不多了。其实可以开荒种地了。”
林润说道:“大人的意思我明白。在所有盐场都从煮盐法改为晒盐法之后,这里所有的草荡,我都会交给地方上。解除禁令,让百姓开垦。按朝廷之法,三年不缴纳赋税。”
周梦臣心中摇摇头。暗道:“到底是刚刚从上面下来,根本不懂世情。”
大明开荒政策,从来是一样的。那就是三年不交税,三年之后,只要在朝廷登基了这荒地都是归个人了。但是奈何这政策早就败坏之极了。
一来,而今大明荒地已经很少了,大部分
荒地都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