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南方不同,四月的西北,如今还有些许寒意。
天御关上,戍守士兵紧了紧领口,城头上的风透骨凉,直冻得人肉疼。
去年的战事发生后,天御关的防守得到了极大加强。
原本只由武定卫派人戍守城关, 后来北地都司又增派了兵力。
后面局势变化,关外大军云集,导致赵延洵只得增派兵力。
如今的武定府,同样称得上是大军云集。
北地和陇右两个都司,抽调了近四万兵力集结。
除此之外,赵延洵又加派了两万禁军, 以及各都司抽调的五万兵。
整个北地郡内, 驻守的兵力已近十万。
为了给这十万大军转运军需,西北两郡又抽了五万民夫, 偏偏两个郡的春耕还不能落下。
换句话说,如今西北两郡之百姓,已处于满负荷远转状态,说是大晋过得最苦的也不为过。
好在,赵延洵往西北流放了近十万人,这些人极大补充了人力缺口,才让西北没有直接崩盘。
风“呼呼”的吹着,士兵盯着天上太阳,大致估算着下值的时间。
可就在这时,却有人看见远处地平线上,有一队人马正在靠近。
“大人, 远处有动静……”士兵立刻示警。
很快城墙上鼓声响起,这是通知全军戒备。
在草原上,守城军队撒出了斥候, 若有大军靠近绝对瞒不住,必然会提前有消息穿回来。
孟海脚步平稳往外走着, 基于上面的推断,他判定关外来人绝对不多。
来到城墙边,看着数百米外靠近的队伍,孟海确认了自己的猜测。
孟海身后,一名千户禀告道:“大人,和以往一样怕又是来打探情况的!”
孟海点了点头,却没有多说话,这种情况并不十分罕见。
从去年到现在,那些东归的胡人,与晋军大战一场后,一直都处于互相试探状态。
朝廷派了不少人出关打探情况,胡人也有不少通过山野小道,潜入关内探知消息。
“再过半个时辰,该陆续换防了,不要出了岔子!”
“卑职明白!”
天御关的长城,连接着北地与陇右的两大山脉,长度差不多有八十多里。
如此长的城墙,出关的地方却只有一处,那便是孟海所守的天御关。
孟海所领的武定卫,负责守卫天御关左右各五里,每日分成三班进行戍守。
余下的七十里城墙,由北地陇右其他卫所守卫。
而朝廷支援的其他援军,则驻扎关内各枢要位置,以备大战爆发及时增援。
孟海叮嘱完换防注意事项后,他便往城楼下走了去。
管理军队很复杂,孟海手里现在积着不少事,接下来他还有许多事要忙。
当孟海离开后,城关上的千户却没离开,一直观察着远处来人。
随着距离靠近,此刻他已经数清,对面来了大约有两百多人。
仅靠这些人,想要进攻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这千户丝毫不慌。
来人停在了城关百米外,紧接着便有一人打马前来。
“不要放箭……不要放箭……”
来人虽说胡人装束,说的却是一口大晋官话,这让城墙上的千户很好奇。
看着准备放箭的部下,千户连忙呵斥:“别忙放箭,听他说些什么!”
命令很快传达下去,士兵们放下了弓,然后便看着远处那人。
只见来人停在城墙下,大声喊话道:“晋廷的将军,我们受大单于所托,和你们议和!”
竟是议和来的,让这千户深感意外。
“去找指挥使大人!”
这种事情,他一个小小千户做不得主。
没一会儿,回去屁股还没坐热的孟海,又被请到了城墙上。
“议和?你们能代表所有胡人?能代表你们单于?”孟海大声质问。
“我们正是受大单于所托!”
孟海又问道:“你是何人?所居何职?”
来人回答:“我叫折木,是丁零部的千户!”
孟海冷笑道:“就凭你一个千户?可见你们单于毫无诚意!”
折木连忙说道:“我丁零王就在后面!”
孟海又道:“那他为何不亲自前来?可见还是毫无诚意!”
区区一个千户,而且不知是真是假,孟海自然看不上对方。
见孟海要离开,折木又说道:“我可以请我们王过来,但你要保证他的安全!”
听到这话,孟海停下了脚步,俯视折木道:“可以!”
“我知道,你们晋人最是守信,我这就去请我们的王!”
言罢,折木打马返回,很回到了队伍之中。
“大人,看来这些胡人,怕是要撑不住了!”
“何以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