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登封元年二年十月十一,虎牢关。
巍峨关楼之下,荥阳原野直通洛阳,往事越千年,荥阳见证了一段又一段历史,只是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没有风花雪月,只有金戈铁马,只有铁与血,才能配得上它的雄姿气魄。
公元前209年,起义军领袖吴广战死荥阳。
公元前204年,汉太祖与西楚霸王在此爆发恶战。
公元191年,初平元年春,魏武帝曹操进抵荥阳征讨董卓。
公元317年,前赵汉昭武帝刘聪进攻荥阳,与东晋河内诸军在此决战。
公元620年,唐太宗李世民带刀出荥阳,于虎牢关重创郑夏联军,生擒窦建德。
千金募战士,万人筑高楼。何时青天月,再照汉家楼?
不久之后,这里又将见证另一段历史。
五匹健马驮着五个汉子,站在一处山冈之上,出神地看着远处的荥阳原野,其中一人指着山下的官军大营,操着一口汴音意气风发道:“大哥觉得我们多久能攻下成皋官军?”
被称作大哥的男子相貌英武,约二十七八岁,神色语气却如一个久经风霜的老人。
朱友文,朱温养子。
风姿美好,好学健谈,文才过人,武功赫赫。
朱温外出亲征之时,一般是他担任度支盐铁制置使负责后勤。
说话那人顿了顿,又道:“象先昨天又去劝父王退兵了,同去的还有朱友裕。”
说话的这个是朱友恭,也是朱温养子,十五岁投军,战陈州、攻陈州、伐郓州,今年刚满二十四岁,已是战功赫赫,官拜颍州刺史,职诸军都指挥使,兼左开道衙内都知兵马使。
听到朱友恭说到袁象先,朱友文顿时一阵尴尬,叹息道:“二弟善于耍小聪明,却不知道心术大势,象先天性柔弱,所以畏惧朝廷,你放心好了,我回去定然会说服象先的。”
朱友恭点点头,又看了一眼官军大营外面那些斥候哨探。
“退兵?我郑汴铁骑,不给那昏君一点颜色看看,怎么能退兵?”
“洛阳,潼关,长安!”
……
太平登封元年十月二十二日,大明宫。
李文博匆匆步入朱雀门,沿着承天街直奔丹凤门。
这些日子他一直在求见李晔,忙得起火的昏君哪里顾得上他。
如今汴军距离洛阳越来越近,神策军出征的日子就快到了,他只好过来拜见淑妃,希望淑妃能牵线搭桥,让他有觐见李晔表决心的机会,然后再讨要些兵马和科班文官武将。
显然,还是失败了。
淑妃说,皇帝正在延英殿与群臣商讨军政。
李文博无语凝噎,对准淑妃郑重一拜,正色道:“臣弟料定朱温半月之内必出虎牢关,到时不论有无友军,臣弟自会第一个带兵与之血战!天德军可用之士不多,唯五千而已。”
“一寸山河一寸血,臣弟就用这五千将士,为皇兄守住那五千寸山河!”
“请嫂子转告皇兄,若臣弟不幸殉国,请皇兄记得曾有过臣这么一个十三弟!”
屏风后面,何芳舞蓦然一怔,深深看了李文博一眼。
......
太平登封元年冬月初一,茫茫雪夜。
洛阳东南三百里之外,中岳嵩山脚下官军上关楼要隘,东台瞭望塔上,几个褪了色的大灯笼在呼啸可怖的朔风暴雪中来回摇晃,昏暗的火光忽隐忽现,像是随时要熄灭一般。
嵩山上关楼是环洛阳防御带中最重要的关口之一,当年诸葛爽整顿洛阳防务的时候,在古楼的基础上重新修缮了墩堡、城墙、新寨、烽火台、观察塔、又引颍水过来做护城河。
虽然很坚固,但由于唐末战乱频发,黄巢、孙儒、杨复光、李克用等部都曾攻陷这里,造成的破坏很大,接手洛阳的张全义无心花钱修缮,所以上关楼的很多功能早已不在了。
不少墩台荒废,已经与当年无法相提并论。
十几个官兵缩着脖子缩在楼里,双手缩在袖子里,兵器七歪八倒的扔在了一边,朔方越来越勐烈,天上彤云密布,整个世界漆黑一片,只有关楼上的灯笼散发着昏暗的光。
观察塔下,黑暗之中,七八架软梯悄悄靠在了柱子上。
七八个矫健的黑影在朔方和黑夜的掩护下,沿着软梯往楼顶飞快向上,梯顶距离围门还有三尺多的距离,不过这些黑影却是轻轻一跃就翻进了围门,围门旁边,一个官兵正缩着脖子靠在墙上打盹,于是其中一人取下衔在嘴里的短刀,勐地捂住他的嘴巴,然后飞快在他脖子上抹了一刀,那名官兵挣扎了几下,双手狠命拍打着木门,但是声音却被朔风暴雪掩盖了。
这边,越来越多的黑影窜了上来,很快聚集了二十多人。
这些人个个身材魁梧,每人身上都穿得鼓鼓的,内里是棉衣,中间套着牛皮棉甲,外面穿着鱼鳞片甲,一副铁浮图装束,整个人只有一双眼睛露在外面,行动起来却是健步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