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完话之后,朱元璋便让崇祯先好好处理战后的事情。
尽管闯军俘虏当下已经全部收拢,并且被太祖施法转化成了新军精锐,但是并不是收拢完降军便一切结束的。
别的不说,换装总是要的吧?
当下,新附闯军尽管已经全都在内核上变成了与之前几批降军一样的新军将士,但是,他们身上的军装仍然是闯军的啊。
如今整座京城内,两万士卒身着大明鸳鸯袄,三万士卒全身闯军的衣袍,要是让那些不知情的看见,还以为是大明降了闯贼!
但凡是要调动新附的军队出战或者驻守,那换装换旗这件事情都是必须完成的,不然其他人看见了哪里像话?甚至拉到其他城池去,别人还以为闯军又打来了呢。
除此之外,贼首李自成带人逃窜被新军发现,大营之中的物资自然也没有搬干净,只是带走了些许粮草,剩下的军需甚至都来不及放火烧掉。
这肯定是要派人去搬进京城,填充国库的。
还有,京城外的闯军已经赶走,那么京畿一块,宣府一块是不是该派兵将城中的闯贼残余给清理掉?
接手山海关是肯定要做的,但是这又不是什么大战,哪里用得到五万士卒。
除了到时候随行的兵马之外,剩下的军队肯定要派出去收拢各处城池了,否则,拖久了说不得粮库等重地就被闯贼离开前给清毁了。
而一旦需要做的工作还包含了派出军队收复城池,那么人员的安排,城池顺序的规划等等便成了必须商议的大事。
也就是现在有山海关这个急事儿要去处理,否则,打完闯贼,收复城池之外,政治民生也得重建。
当前各处城池的官吏如何处置,执法的程度,派何人前往治理......
全都是问题,而且全都是必须处理的重要问题。甚至可以说,初期阶段新的大明如何治国,如何施政,都要自此开始。
当然,就现在来说,只用规划下来如何将周边的城池收复,便要赶往山海关收复北面大军了。
“......诸将当依此定计,祛除闯贼!”
“喏!”
崇祯讲完安排,诸将纷纷应诺。
按理来说,其实太祖完全可以自行带兵前往山海关收复,将崇祯留在京城处理事务即可。
但是朱元璋的目的本来就不仅仅是收复山海关,否则哪里还需要等到闯贼被打掉再动身?
当下,崇祯在军事政治上的表现,都属于基准线以上,属于他觉得可以培养的种子。
于是,收复山海关这件事情,自然要带着崇祯一同去完成。
而又由于朝中没有可信赖之臣,事关重大之下,崇祯只能亲手完成,于是时间一拖就是一天半。
此时,军政安排终于完成,崇祯交代完事情,便随着队伍,匆匆赶往城门。
城门之外,三千新军骑兵将士并徐允祯恭候于外,而太祖则已在车马中等候。
“出发!”
一声令下,打着皇家旗号的三千兵马,当即开拔!
————————————
从山海关到京城,王永吉部用了七天时间抵达京城外两百里外的盘山。
崇祯一行虽然行军速度明显更快,但是也不是一两天能够抵达。
估摸着紧赶慢赶,也得三四天才能到。
而在此时,久未得到京城消息,甚至连李自成的劝降消息都好些时日没有见到的山海关众将,联合满清对抗闯军的主张日益高涨。
作为当下这支孤军唯一能够联系得到的一方势力,清朝尽管皆是鞑子,且与关宁军与关外军民都是血海深仇,但是书信来往如今已愈发密切。
山海关既然早已收到李自成攻克京师的消息,满清朝廷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在这般局势下,只是联合攻闯,显然不够符合满清的心意,更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
山海关的军议上,气氛自然不会多好。
“清国那边,仍然是那个态度?”
王永吉居于次首,冲吴三桂问话。
随着京城被克,大明皇家久久不见撤离的身影,王永吉这位军中军职最高的将领,也便潜移默化地落座在了真正掌领大军的吴三桂之下。
不过,军议上的内容,却和之前没有什么变化。
“又无新的情况出现,清国那边能有什么转变?仍然是虎视眈眈试图让我等归降。要说不同,也就是封赏稍稍加了些许。”
吴三桂面上并无什么表情,淡淡地讲着。
闯贼李自成一直不曾出现,看似让山海关无甚压力,但是实际上在谈判上对他们反而是坏处更多。
叫价这种事情,永远都是人多才能竞争,竞争才能出高价。
只有一方买一方卖的情况下,价码自然不可能迅速提高,只能如同水磨一般慢慢地往上加。
毕竟,此时谁更急,自然就越被动。
山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