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所撰写的政令,在这二十位农民都吃饱之后,便随着农民一起,被送回了自身所在的村落。
前去送人送令的新军,崇祯让他们不急着回京,先在当地村落村令处住一晚,等明天村令问完话之后,带上情报一同回来。
这样一来,今天显然就没办法得知农民们对村令体系的看法建议,于是,崇祯便只能再次将自身的精力放到了处理政务上。
该说不说,去除掉所有京中官员之后,每天需要崇祯亲自处理的政务确实太多了一些,搭建了乡间体系,准备构建层级的村令、乡令、县令体系之后,城池之中的管理,其实也该往上搭建搭建了。
否则,其他的都不说,一些管理京城的日常性工作,便占据了他太多的时间。
而且,城池中的体系不建立,之后周边的城池正是纳入管理之后,那些城池外的村落自然好管,直接将村令体系复制过去就好。
但是城池中如何管理,就成了一个新问题了。
不过,眼下的崇祯当然是没空处理这件事的。
春耕能够耕种的时期,也就一个月,这段时间之内,崇祯的主要精力必定只能放在村落之中。
除非发生意外,否则,农事便是当下最重要也最紧急的事情。
————————————
“老黄头,你说说,皇上把你召进宫去,都让你干啥了?”
“对对对,你见着皇上了吗?”
“诶,别挤,别挤!”
“黄大爷,你都看见些啥了?”
......
夜色将至,本该是鸟静人歇之时,但是十多个村落之中,却反而在这时候变得热闹非凡。
之前被崇祯召见的村民,此时已经被马车送了回来。
尽管他们在皇城中,在皇上面前,畏畏缩缩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但是仅仅是一介农民,被皇帝亲自召见这件事情,在村子里就已经是传奇了。
等他们小心翼翼下了马车,然后利索回到自己家里,这时候,他们的家中,早就围满了前来凑热闹的人群。
“别吵吵,别吵吵!都安静!”
黄业贵在崇祯面前小心翼翼,几乎说不出话,但是等回到自己熟悉的地界,他的勇气和气势一下子就回来了。
“黄大哥,你真的被皇上召见了啊,那你岂不是要当官了?”
从小与黄业贵一同长大的邻居却又插了一句嘴,黄业贵自然就回上了话。
“是被皇上召见了,不过,当官哪有那么容易?我就一苦老百姓,几十年的老泥腿子,怎么可能当官么。”
这话一出,立马又有人问:
“诶,黄大爷,你真的见到皇上了啊?皇上长什么样?”
“对啊对啊,真的见到皇上了吗?”
“见到了,不过,皇上那是什么人物?我哪里敢仔细看哦。嗯,反正,相当威武!”
黄业贵的话语中带着眉飞色舞的骄傲。
“黄大爷,不是说进宫都要切掉命根子的么?你的切了没啊!”
“哈哈哈哈哈哈!”
“要是切了,黄大爷就变成黄太监咯~”
“去去去,谁说进去要切命根子的!而且,我又没进皇宫,我进的是皇城的一个宫殿。啧,你们不知道有多好看,地上的砖头都平平整整平得打滑!”
“对了,皇上还请我们吃了饭的!”
“诶呀,真的呀?那岂不是肉管饱?”
“那哪止哦!我跟你们说......”
......
对于崇祯来说,这次的会见自然是相当失败的,毕竟他想问的问题,想知道的答案,基本上一个都没有完成。
但是对于那些被他召见,而且还请了一顿饭的农民来说,这次召见却是无上的荣光,是可以光宗耀祖,一辈子传下去的。
而且,在他们的炫耀之中,崇祯威严亲和的形象,也更加深入人心。
本来随着村令入村,并且一件一件切实地解决村民身边的难事,以及送来各种各样急需的农具之后,崇祯皇帝在民间的声望便一时无两。
现在再加上亲自召见农民,而且还请他们吃饭,更是让所有听闻这件事情的农民都感觉与有荣焉。
与此同时,在与村民与邻居亲戚们炫耀了这么多之后,那些被崇祯召见的农民心中的害怕畏缩也基本消散一空。
等到第二天,他们村子里的村令拿着崇祯所写的问题,依次问询时,基本上人人都能够开口。
于是,第二天的一大早,在村子里住了一晚的新军将士,就骑着马,带着写满了纸张,奔赴京城,将这写满答案的内容交到了崇祯手上。
只有二十份内容,这么点东西,崇祯自然不需要劳烦刚刚辛苦完的理政监再过滤一道,而是直接拿在手中,细细查看。
农民们的话,经过村令的记述,口语化相当明显,一行行看过去,就仿佛在听他们说话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