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思量了一下,沉声道:“改制,没有不流血的。朕也没心思跟那些迂腐之辈勾心斗角。
就依照你的意思,先给他们一个警告,若是他们还敢阳奉阴违,那该降职的降职,该杀的杀。
不必留手,也不用在乎他们背后有谁。
若是有人拿什么靠山之类的东西为难你,你就告知给朕,朕连他的靠山一起处理。”
欧阳修缓缓点头道:“喏……”
寇季开口问道:“边陲各府如何?”
欧阳修苦着脸道:“边陲各府如今充斥着大量的罪籍,许多地方衙门并不健全,推行新政倒是容易,但是想要见成效的话,恐怕得等那些罪籍全部变成我大宋子民以后才可以。”
寇季沉吟着道:“以后可以想办法将边陲的罪籍慢慢往大宋腹地引,但凡是脱籍的边陲之民,可以迁移一部分进入大宋腹地。
同时可以将大宋腹地一些贫寒的百姓想办法迁移出去,弥补边地百姓的缺失。
同时在教化方面,要多投入一些。”
欧阳修点着头道:“此事下官也有考虑。不过如今我大宋蒙学第四批的蒙童已经结业,他们比地方士子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进不了国子监、太学、文昌学馆,也进不了应天书院等各大书院。
目前的处境十分尴尬。
无心继续学业的人,已经进入到了百行百业,成为了百行百业中的中流砥柱。
有心继续学业的人,如今有些茫然。
他们继续学的话,不知道学什么,不继续进学的话,又心有不甘。
除了一些大户人家的子弟,家中有继续进学的学堂以外,贫寒人家的学子,如今没有地方就学。
所以学生的意思是,是否可以依照此前官家和总理大臣定下的计划,开展县学和府学。”
赵祯感叹道:“县学和府学开设的条件已经成熟,学院选址、校舍,都容易解决,关键是先生难寻。
县学、府学设立以后,不仅会教授学生固有的六经,还会教授其他学科。
县学得有八科,府学恐怕得分为两院,每一院得有八科。
所以需要的先生数量十分庞大。
朝廷现在没办法解决。”
欧阳修听到此话,有点懵。
略微沉吟了一下后,欧阳修有些惊讶的问道:“官家是打算将大食的一些学问传授下去?”
赵祯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有一部分是大食学问,但大部分都是四哥和其他博学的博士们著作的书籍。
比如四哥和太学、国子监、文昌学馆的先生共同梳理出的算学,其中有一部分源自于我华夏固有的算学,也有一部分源自于大食算学,还有一部分是四哥根据自己先师教导,总结出的算学。
相比之前繁杂的算学,新的算学更有条理性,层层递进,层层延伸。
太学和国子监的算学博士们都说过,新的算学一旦推出,将会涌现出一大批不输给他们的算学高手。
但是目前精通新算学的,只有四哥。
太学和国子监那些算学博士,只能算是粗通。
朕总不可能让一位总理大臣亲自下去到各县讲学吧?”
欧阳修听到赵祯此话,沉声道:“官家,一家的学问推广起来很难,唯有变成大家的学问,才能广泛的传授下去。
所以官家不该因为一家学问,搁置了县学和府学的设立。
臣以为,当先设立县学和府学,将现有的能推广的学科,纳入到其中。
随后再将算学等新的学科慢慢的添加进去。”
赵祯幽幽的道:“朕也知道这个道理,朕就怕县学和府学设立以后,再添新的学科,县学和府学里的那些先生不会答应。
他们要是借此闹事的话,那威力可比豪门大户要厉害多。
朕到时候也不好处理。”
欧阳修听到此话,皱起了眉头,沉吟了再三以后,欧阳修咬牙道:“那就在府学之上再设立国学。国学直接由朝廷统管,国学内设立新的学科,并且设立科考。但凡是不能通过科考的,一律不许入国学。
不入国学,终身不能出仕。
地方上的府学、县学的人想让他们的学生出仕,就必须设立新的学科。
不然考不进国学。”
赵祯和寇季对视了一眼,赵祯对欧阳修道:“如此一来,学生们所要学习的时间,恐怕就会变得很长。”
欧阳修沉声道:“五岁发蒙入蒙学,十一岁入县学,十四岁入府学,十七入国学,刚刚好。”
赵祯和寇季又对视了一眼,二人眼中皆流露出了一丝笑意。
欧阳修见此,心头一跳。
他有种中计了的感觉。
他觉得赵祯和寇季恐怕早有设立国学的心思,只是没说,他们在等一个冤大头上门,说出此事,然后好将得罪人的骂名揽过去。
自己貌似就是那个冤大头。
赵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