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大书院的人奋起反抗,还闹出了不小的动静。
但是无一例外,均被掌管着大宋教育的教化部主官贾昌朝给镇压。
一些人迫于朝廷的威势,向朝廷低头。
一些强硬的人抛下了学馆,准备去别处创里新的学馆。
但当朝廷方出了要立三十六座国学,且不入国学,不得参加科举的风声传出去以后。
几乎九成九的学馆先生都服软了。
他们就像是一块块砖石,任由朝廷来回搬动。
就在全天下人都在为朝廷教化事业一日三惊的时候。
苏洵匆匆跑到了竹院,怨念深深的盯着寇季。
“你不帮着大院事理事,怎么有闲暇到我府上来了?”
寇季提笔在一本书籍雪白的封皮上写下了苏景先著四个字,笑着询问苏洵。
苏洵苦着脸道:“先生,咱们能收敛一下吗?”
寇季瞥着苏洵,疑问道:“我已经好几个月没上朝了,你还让我收敛,我还能收敛到哪儿去?”
苏洵没好气的道:“学生说的不是这个。”
寇季疑问道:“那是那个?”
苏洵沉声道:“十三本了!从您找上学生,到如今,学生署名和没署名的书,已经著了十三本了!”
寇季笑着道:“帮你扬名立万,不好吗?”
苏洵苦着脸道:“我又不是神仙,短短几个月,怎么可能写出那么多书?最关键的是,学生和包拯共同署名的那本《桃花源》传到了蜀中以后,被我爹瞧见。
我爹还来信问我,什么时候变成了大儒了,居然能写出如此深奥的东西。”
寇季不以为然的道:“你处理政务之余,闷头苦读,自然会有所收获。深奥一点也属于平常。”
苏洵咬着牙道:“若是学生自己,学生也就认了。有事弟子服其劳,谁让学生是您的学生呢。
但景先才九岁,就著出了三本书了,算上您刚刚写名字的这本,已经四本了,是不是太夸张了?
还有小儿苏轼,不到六岁,就著出了一本书,简直骇人听闻。
您折腾学生,学生认了,您能不能放过小儿。”
寇季瞥了苏洵一眼,义正言辞的道:“你刚也说了,有事弟子服其劳,你是我学生,难道景先和苏轼就不是我学生了?
我寇季的学生,自然与众不同。
三岁识字,四岁吟诗,五岁出口成篇,六岁著一本书也很寻常嘛。”
苏洵张嘴要反驳,就听寇季又道:“再说了,苏轼神童之名,又不是我出去炫耀的,是他自己出去炫耀的,你还时不时拉着自己儿子出去跟别人的儿子比较。
以至于苏轼六岁之龄,就已经闻名汴京城。
他的名声,是你铸就的。
我只不过是借着他名声让他出一本书而已。”
苏洵被寇季说的哑口无言。
寇季瞥着苏洵继续道:“你也不用想太多,大家都在著书,你儿子著一两本,没人会在意。”
说话间,寇季又拿出了一本书,随手在上面挥毫,写下了‘寇准’二字,然后在苏洵惊愕的眼神中,一脸淡然的道:“你看看,我祖父都著了三十六本了。”
苏洵强压下心头的惊愕,盯着寇季沉声道:“没人会信的。”
寇季笑着道:“别人信不信我不在乎。只要买书的人发现里面的学问是真的,并却学了里面的学问,那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我旨在传播学问,而非扬名立万。”
苏洵咬牙道:“此事若是被载入史册,会被人笑话的。”
寇季失笑道:“学了我传授的学问,还笑话我?你觉得可能吗?就算后世子孙对我传播的学问存在疑虑,只要他们学了我的学问,就是我的门徒。
他们不仅不能笑话我、辱骂我,还得用冷猪头将我供起来,称呼我一声先师。”
苏洵道:“如此行径,非君子所为。”
寇季哈哈大笑,“朝堂上哪里有什么君子?若是有人以为朝堂上有君子,那他就是天底下最大的蠢蛋。”
大笑过后,寇季又拿出两本书,塞给了苏洵,脸上充满了欣慰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