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jing一

+A -A

徐火勃等讲师们一番惊世骇俗的讨论。

    如此林延潮还打算书院第一期招收三百人,但凡十六岁以上的读书人,出得起钱的都可以来(划重点)。

    自书院在新民报上放出招生广告后,徐火勃等做好无一人上门的准备,但哪知短短数日竟有一千余人报名书院。

    因此徐火勃又是一番‘震惊’,最后因院舍不足,林延潮对书院学生进行一番难度极低的考试,剔除了一些连字都写不好的‘读书人’,最后收了一千人。

    其中精一学院七百人,有贞学院三百人,大多人都是冲精一学院来的,若非精一学院收满,有贞学院连三百人都招不满。

    于是林延潮就在学功书院驻扎下来,以后与顾宪成,邹元标的东林书院形成一南一北两大书院。

    本来林延潮在闽中办学,地处偏远没有那么大影响力。但经此一事林延潮等于几乎将书院开在天下脚下。

    赴京赶考的读书人路经此处,无不闻名前来拜访,因此学功书院名声越来越大。

    甚至连进京作官述职的官员,也要来此拜会林延潮,官场上有谚‘未去朝天子,先来谒学功’。

    夏去秋来,学功书院再度招生,又收一千学生。林延潮向着三千弟子又近了一步。

    当然林延潮也很忙……忙着造人,林浅浅有孕,数月之后为了林延潮诞下一女,闺名单字一个双。

    林延潮喜不自胜,书院开办,又得一女,但觉得此生足矣。

    而天下仍是大旱大水兵事不断,一片如火如荼。

    林延潮有时一别书院,溪边泛舟钓鱼过着不问世事的日子。

    虽说林延潮不问世事,但朝堂大事还是不断传入他的耳中。

    郭正域向朝廷提议设立辽东布政司之事,首辅赵志皋,次辅张位还以为是林延潮的主张,来信咨询打探。

    于慎行起复出任礼部尚书,多次请他回朝主政。

    闲居在家的申时行,沈鲤来信责他‘不谙大体’,枉费他们多次举荐的心意。

    这些都是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事。

    林延潮于来信一笑置之,历史轨迹早已改变,如同一个车轮碾过虽是一遍又一遍,但车不知不觉已是行了许远,注定了不是当初的路线。

    日趋纷乱的天下大势,又泼上了一瓢油。

    阙左门前的宫道,郭正域拄着铁柱杖,一步一步行着。

    此铁柱杖是天子所赐,一般是给致仕大臣的恩典,这一次特赐给郭正域,一来是因他辽东军功之故,二来是为当年打断其腿亏欠的补偿,三也可能是同病相怜。

    铁柱杖顿在宫道上的青砖上,铿锵有声,众官员都看了过来。

    眼下郭正域不再是当年顺天府知府想打断腿就打断腿的读书人,他已是正三品大员,朝廷的封疆大吏,主理辽东。

    而今日廷议议论是否设立辽东布政司,正是由六部主事以上,在京五品以上官员,连同科道合议。

    此议正是由郭正域倡议的,经过内阁核准后下兵部部议,再交廷议而决定。

    此议能经内阁核准已是极难,再经兵部部议更是难上加难,无论最后廷议上能不能通过,足见郭正域的能量了。

    宴厅内的阁臣沈一贯打量四周,一旁的兵部尚书石星正与他的同乡礼部尚书于慎行谈笑风生,而厅外的郭正域令他颇不舒服。

    当初他因一己之私用自己的学生为庶常,而将郭正域拒之门外,失去了成为对方教习师的机会,没料到而今对方竟官至辽东巡抚。

    更令他不舒服,郭正域不过是林延潮一个门生而已。

    更不用说出任皇长子讲官的孙承宗,新民报主编方从哲,还有几乎穿一条裤子的于慎行,现在石星也因与于慎行乡党的缘故,隐隐倒向了林延潮。

    林延潮还未回朝堂上,一旦回到朝堂上又如何?

    “肩吾,怎么脸色不好看?”于慎行与沈一贯说话。

    于慎行与沈一贯是同年,又一并入翰林院,当然了解这位年兄‘忌刻好胜’的性子。至于他与郭正域的过节,也是了解一二。

    沈一贯自不会把心事与人说,而是道:“可远兄,莫非会看病否?”

    二人笑了笑都是看向门外,廷议即将开始。


【1】【2】【3】【4】【5】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