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你教的好学生!”
朱棣怒气冲冲,责备柳淳。
咱柳太师翻了翻白眼,“陛下,貌似这权谋之道,您可是毫无保留,太子殿下能有如此手笔,陛下该高兴才是!”
“我高兴个屁!”
朱棣简直想骂娘了,他想着四海去潇洒,可不是替儿子弄钱。这话怎么说的,他都不当皇帝了,怎么还要当牛做马啊?
而且貌似比以前更要费力气了。
毕竟以前是他逼着别人弄钱,现在他成了冲锋陷阵的,这叫什么事啊!
朱棣百般无奈,柳淳却是乐得清闲。
他现在的日子倒是很舒坦,他已经纠正了错误的教育方法,开始在吕宋大肆宣扬儒家教化。尤其是他捐了一笔钱,弄了个三米多高的孔夫子雕像,就放在了城市中心的十字路口。
所有人路过的时候,都要自觉向孔夫子行礼。
如果孔夫子泉下有知,八成都要感动哭了。
毕竟在大明,哪怕最虔诚的儒家门徒,也不会干这种事情。通常情况,圣人教导,都是在争权夺利或者追逐功名的时候,才用得上。
平时是要夹在腋下,不能让人看到的。
在吕宋,画风完全不一样了。
各地的商贾,归降的海盗,当地的土人,完全变了一副模样。
他们虔诚小心,对待孔老夫子格外尊敬。
悚然竖立,深深一躬,一定要九十度。
然后抬起头,看着那些还不知道行礼的白痴,露出强烈的鄙夷……真是一群无知蛮夷,连孔夫子都不知道尊敬,活该被人鄙视!
这一尊孔夫子雕像,满足了太多人的幻想,让他们的灵魂都得到了升华,从弯下腰的一刹那开始,他们就不一样了。
这种灵魂深处的满足,是无法形容的,真是太美了,足以让他们飘起来。
尤其是听说新君还会来到吕宋,举行盛大的典礼。
每一个人都不淡定了,他们主动捐献钱款,还花大价钱,修筑观礼台,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皇帝陛下满意,讨新君的欢心。
只要做好这件事情,他们就脱离了低级趣味,变得与众不同了。
面对这个结果,朱棣还能说什么,他有点恶心,又有点欣慰,还有点感叹……“看起来朕务必要留下最严厉的祖训。我大明的天子,不管如何,都不能没了骨头!”
对于这一点,柳淳是不怀疑的,至少老朱家的人还是要脸的,总不会干量中华之物力一类的丢人事情。
柳淳和朱棣,在吕宋,积极筹备大典。
在应天这边,朱高炽也在快速布局。
其实他很清楚,老爹和师父之所以要在吕宋举办典礼,也是在考验他的本事,如果能安排好人事布局,一切平安顺畅,自然无话可说,若是连这点都做不到,龙椅八成也不会稳当。
大胖子满脸黑线,我他娘的是真不容易啊!
“二弟,三弟,老百姓常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没有别的,大哥需要你们啊!”
朱高煦绷着脸,一副不为所动的模样。朱高燧满脸鬼嘻嘻的笑,仿佛在看朱高炽的笑话。
朱大胖无奈咬牙,“干脆点,你们打算怎么办,赶快说出来!这一次是咱们兄弟说了算,我绝对不打折扣!”
他又沉吟道:“再跟你们说得明白点,为兄可比父皇和师父大方多了,你们开价吧!”
老大都一副任凭宰割的模样了,朱高煦和朱高燧还能说什么。
“大哥,我跟你说过,要增加预算,另外我打算把大明皇家科学研究会,改成大明科学院,拿掉皇家二字。同时广收英才。另外我打算重新编修《永乐大典》。”
朱高炽略微沉吟,这个《永乐大典》,早在很多年前,柳淳就负责过修书工程,诸如杨士奇、胡广、姚广孝,都参与或者主持过。
到目前为止,《永乐大典》还是个半成品。
最大的问题就是有关家国天下的部分,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另外在体例上面,古圣先贤,诸子百家,比重太大了。
算起来多数是历史文学,这让朱高煦很不满意。
“我认为必须重新编写,按照咱们科学一脉的想法……要不干脆改成《大百科全书》算了,毕竟不能只放永乐朝的东西……对了,你打算更换年号不?”朱高煦问了个很白痴的问题。
这不是废话吗?
哪个新君能不换年号!
可是朱高煦却又道:“我觉得吧,弄年号太麻烦了,你干脆换成黄帝历算了……这样一来,对咱们老朱家也有好处,你就可以宣称万世一系了,而且即便大明亡国了,咱们留下的东西,也会永远传下去……”
朱高炽是哭笑不得,他怎么摊上这么个夯货啊!
咱大明好好的,你说点吉利话会死啊!
反正朱高煦是被摆平了,剩下就是朱高燧了。
他也没有别的要求,只是在手里把玩着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