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李二咄咄逼人的目光。
面对满朝文武不解的神色。
杜荷躬身道:“父皇,儿臣并非不满,也不敢不满,只是……儿臣想用这些封赏,换一个条件,请父皇答应。”
“哦?”李二微微一惊:“什么事,竟然如此重要,让你舍得拿如此丰厚的封赏来换?”
杜荷直起身体,从袖子中拿出一道奏章,举过头顶,大声说道:“父皇,这是家父让儿臣送进宫的奏章,几个月前,家父已经上奏,请父皇准许他致仕,当时,父皇未曾答应……一晃,几个月匆匆而逝,家父每日在府中养病,心中却挂念着朝堂,恨不得回到朝中,为父皇尽忠,为大唐做贡献,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家父已经无颜面见父皇,特委托儿臣将这奏章,送到父皇手中……父皇对儿臣的封赏,已经不仅仅用丰厚来形容,简直是莫大的恩赐,只是,儿臣宁愿不要这些封赏,只恳请父皇看在儿臣一片孝心的份上,准许家父致仕。”
说到最后,杜荷呻吟都哽咽了。
他抬起头来。
许多大臣都看见,他的两侧脸颊,早已被泪水打湿。
李二让赵阳将奏章拿上来,亲自翻开。
这是杜如晦的手书,句句是肺腑之言,用情至深。
男人看了会流泪!
女人看了会沉默!
半晌,李二才将奏章放下,重重地叹息一声。
然后说道:“克明追随朕,二十多年,一直兢兢业业,为朕出谋划策,不辞辛劳……朕本以为,克明会追随朕一辈子,谁曾想,他的身体却撑不住了,朕每每想及此,寝食难安呐……只是,克明想辞官归隐,这件事,朕却难答应。”
杜荷一愣,问道:“父皇,这是为何?”
李二想了想,看向长孙无忌等人,说道:“诸位爱卿,最近,朕一直在考虑一件事,那就是克明身为右相,为大唐的江山社稷做了太多太多,莱国公府还有杜构常年在登州剿灭海盗,又有杜荷屡立功劳,是以,朕打算,让克明升为太尉,克明担任太尉一职,可参与重大事宜的决策,平素可不上朝,不知卿等意下如何?”
王珪和长孙无忌同时跳出来,异口同声地喊道:“陛下……”
二人都准备反对。
只是,没想到撞口了。
王珪笑道:“长孙大人,还是你先说吧!”
长孙无忌说道:“王大人,还是你先说!”
二人谦让着。
就在这时,杜荷噗通一下跪倒在地上,高声说道:“儿臣,谢父皇隆恩,常言道,子不言父子过,但儿臣今日却要说,家父虽然辛劳一生,却何德何能,能担任太尉,这都是父皇垂爱啊,儿臣替家父感念父皇的恩德,等散朝之后,儿臣便回去告诉家父这个好消息……”
啥?
王珪和长孙无忌同时愣住。
满朝文武都有些傻眼。
却听李二说道:“诸位爱卿,既是你们没有意见,那此事,就这么决定了。”
王珪大喊道:“陛下……”
李二抬手,阻止道:“王爱卿,朕知道你的意思,你想说,克明一生辛劳为民,只是让他担任太尉,不足以彰显朕的用心是不是?不过,克明已经位列三公,又是国公,纵使功劳再大,也难以再擢升了,克明一定会理解朕的一番苦心的。”
王珪差点吐血。
他说道:“陛下,臣的意思是,擢升杜相为太尉,此乃大事,是不是要三思而行?至少要问问满朝文武的意见才好啊……”
李二一愣,说道:“朕方才已经问过你们了,可是,你们都没什么说的,好了,王卿家,此事,就这么决定了。”
满朝文武要吐血。
擢升三公之一的太尉,这可是头等大事啊,按说应该满朝文武充分讨论,有可能几个月都决定不下来。
现在好了,杜荷和李二陛下,二人一唱一和,一眨眼睛的功夫,就给断定了。
又听李二说道:“好了,荷儿,朕知道你是一片孝心,但是,朕对你的封赏,都是你应得的,鄠邑县男,吏部主客司员外郎,依然是你的。”
杜荷躬身道:“多谢父皇!”
大臣们,又要吐血!
杜荷这厮,运气太好了!
王珪忍不住小声说道:“好一招以退为进啊……杜荷来这么一出,竟是让陛下起了恻隐之心,唉!”
陈叔达说道:“何尝不是呢,杜荷这小子,真不知是何方妖孽。若非他突然立了这么多大功劳,杜相又怎会登上太尉之位。”
这时,李二突然说道:“诸位爱卿,杜爱卿之事,有了着落,杜荷的封赏也结束,但还有一件事……那就是莱国公府的长子杜构,五年前离开长安,到登州担任登州司马,五年来,他一直在海上与海盗搏斗,甚至还负了伤,留下病根,这是大唐的栋梁啊,你们说,应该如何处置?”
尉迟恭瓮声瓮气地说道:“理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