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左右随众者的趋向。舆论最大的坏处,就是能彻底淹没真相。
同时,舆论还能左右一些事······
大宋从来都不缺悲天悯人的圣道者,更不缺推崇王道的圣人君子式的士人。也就在这些让人声泪俱下书信刊登之后,整个汴梁的抵报,就出现了比那些书信更加催人泪下的文章······
文章从先圣之言入手,到北辽叛军的幡然醒悟结束,中间用了太多情真意切却又晦涩难懂的辞藻······大概就一个意思,北辽朝廷做的过分了,而大宋应该有所表示。
紧接着,那些所谓有官方背景,或者有渠道的抵报,又出现了书信。这些书信,都是从大宋边寨、边城入境的,都是些叛军将士的书信。
有对妻儿思念的,有对平淡生活向往的,甚至有直接表达对大宋归顺的。
更有甚者,还有接到了妻儿书信,但军卒将士已经被北辽朝廷杀死后,同袍代替回信的。
甚至,连近期听闻北辽朝廷出兵围剿,以书信方式跟妻儿诀别的书信也出现在抵报上······
不用怀疑,不用要求有图有真相。
就在这些书信刊登在抵报的同时,汴梁,乃至整个京畿道,在安置北辽逃民的里坊,朝廷的相关衙门,开始派遣官员,带着来自北辽远方的书信,带着朝廷的诚意,一个个走访那些已经失去,或者即将失去亲人的北辽叛军家眷······
北辽无情宋有情,不论归顺不归顺。
朝廷是朝廷,兵是兵,都改变不了那些真正的苦命人!
或许对于抵报刊登的文章会有所怀疑,可在汴梁,在京畿道,有的是现身说法。
真相是什么不重要,对于那些叛军的家眷,生活得以改善了是真的。他们有房子住,不用再颠沛流离了;孩子有学堂可以进,不必永远只能羡慕大宋的生活;即便是妇人,朝廷也安排了一份工做,不用担心活着的问题。
甚至,大宋的朝廷还对那些诚心归顺的大宋的叛军,按照番骑将士的赏赐予以战功的封赏······
这一切都是事实,无可辩驳的事实。
本来嘛,从当初家眷进大宋,让这些家眷接受分离的措辞,就是大宋跟北辽朝廷的河东契约,这些家眷所了解的真相就是这样。
原本是有盼头的,不管是潜逃改变身份入境,还是最终为大宋建功,都会实现最终团聚的目标。
而如今,在北辽朝廷大军围剿时,所有的盼望都将化为泡影。所以,这些家眷的情绪也是真实的。
抵报所刊登的文章,都在街坊的口口相传中得到了证实······事实就是这样。
就连内苑······
“三哥,事实是这样吗?”
皇后不掺和朝政,但抵报还是要看的。在内苑,可以通过抵报来了解。这段时间关于北辽叛军和家眷事,算是整个大宋国朝的热门了。
皇后也难免有些关注。不过,高皇后不是普通的百姓,多少还是能想到这背后有猫腻的。
“滔娘认为是,那就是了。”
事情按照设计的在推进,赵曦心情确实有些愉悦。
说到这,滔娘就不再问了。她能从官家的心情中,感觉到事情的本质。
“其实,真相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大宋是否有利。有利了,这就是真相,无利了,那就找到有利的真相!”
赵曦很欣慰,是真的欣慰。这一届内阁的遴选,本来就不是迂腐的内阁,都是懂得变通的,或者说,这一届内阁里的小人比君子多一些。
但是,内阁能把这件事运作到这种程度,他还是相当满意的。
章惇无所忌讳,吕惠卿诡计多端,苏辙大局判断,韩缜的谨慎,苏颂和薛向的专注等等,只是没想到,王安石也在大宋的利益面前,彻底放下了他心中那种执拗。
本来嘛,政客就应该是这样的。君子作文人行,做不好政客。
事情的推动是一环套着一环的,在整个国朝掀起同情耶律乙辛叛军的热潮时,朝廷大张旗鼓的派出了使臣,准备处事北辽,向北辽朝廷协商那些叛军归顺大宋,并接引到大宋的办法······
从来没有一次使团出使,像如今这样的声势。
朝廷是有意,以正规的使团规制,从勤政殿开始,浩浩荡荡的向边梁北门行进······
而汴梁的百姓,却是带着真实的情感在送行。
“可怜孤儿寡母吧!”
“苍天有眼,定不会让这世间有如此残忍的悲剧······”
百姓还是士人,都自发的在送行,希望朝廷能斡旋成功,能让心中的那份美好实现。
······
“大王,大宋朝廷发力了。大宋境内群情激奋,对我等的遭遇气愤填膺。促使大宋朝廷遣使北上,向大辽朝廷斡旋我等解救事宜······”
副将是兴高采烈的冲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