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愚钝,还请主编明示!
具体要前往何处,目的何在?是小子一人还是与同僚一起前往?”
刚刚坐下的钱穆闻言楞了一下,随即抱拳拱手请教道。
作为报社采编,下到民间采风是常有之事,这也是按照朱舜水所提倡的文章要真实可信要求来的,但以往采风时间跨度都不会很长,钱穆只记得自己下乡时间最长的一次,也不过是在香河待了三日,连来带去不过是五天,怎么这次竟然要离开报社月余?难道是去京畿之外?
“此次差事目的地就在京师,只选派你一人前往。
之所以耗时较长,是因须对其进行全面彻底了解,并据实将详情写出,以供将来作为施政之参考!
宫里让报社接下这份差事,所为就是报社能从客观公正之角度,对相关事件进行全方位观察和报道,此便为皇明周报立身之本,老夫将与诸位同僚谨记、共勉之!”
钱穆神情端肃的点头回应,然后静待朱舜水接下来的叮嘱,心里既兴奋又期待。
主编刚才话里透露出这次是宫里吩咐下来,他立刻就明白,这是皇帝亲自交办之事,并且事关施政策略的制订,这足以说明事情的重要性,对于正处在热血年纪的他来说,能够亲自参与到国家大政方针的过程中,已经非常值得自豪。
“昨日老夫与几位阁臣蒙圣上召入宫中,所议便是今后大明发展之方向!
圣上以高屋建瓴之姿,为我皇明盛世描绘出了一副壮丽蓝图,几位阁臣及老夫闻之都是振奋不已,并完全赞同圣上之议,心中都期盼着,如圣上所言之场景能够尽快出现!”
说到这里,年近六旬的朱舜水也是满脸振奋之情,整个人也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十几岁,浑身上下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和激情。
他的这种情绪也迅速感染了钱穆,后者不自觉间挺直了身板,双目炯炯盯视着朱舜水意气风发的脸颊,感受着一种这个世上从未有过的奇妙状态。
“有感于大明各地发展不均衡,北穷南富之现状,圣上提出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之说,大意便是在确保粮食产量之前提下,大明各县,乃至具备条件之各村,要自身状况,开办各类工坊,以此来提高农户收入,使户下各人皆能从中受益。
所谓集体经济,便是工坊从投资到收益,全部归属县与村,所获利润用于当地各项民生工程建设,比如修缮养护道路桥梁、扶危助困、兴建学堂、诊所等等诸多事项,以作为朝廷专项划拨银钱之补充,其更加便于事态紧急之时所用,此策可谓大善!且乃开历史之先河之举!实是妙极!”
说起昨日入宫与会时所听到朱由检提出的崭新建议,朱舜水仍旧是一副兴奋昂扬之态,钱穆便听便琢磨,在大概弄懂了这个全新的概念后,也是忍不住拍手叫绝。
“圣上言道,所为集体经济,那工坊便要在妥善经营至于,于各方面善待雇工,充分保障雇工各方面之权益,决不允许苛虐,负责之人要挑选德高望重之辈任之,工坊各种规章制度都要讲清说明,并公示与众,以免奖惩时引发不必要之争议。”
滔滔不绝说了半天,朱舜水也是感觉口干舌燥,他端起案几上的凉茶啜饮几口放下,钱穆赶紧起身寻着茶壶,趋前将茶杯续满后重回座位,朱舜水微微点头表示了赞许之意。
“老夫今日话有些多了,昨日进宫之事就说到此处吧,接下来言归正传。
老夫给你两日的准备时间,你收拾好个人物品后,宫里会有马车将你送到去往之处,到达之后,你便安心于所在之处好生调查体验,然后将每日所见所闻所思记录在案,等到你自觉再无需要观察之必要后,那边回返报社,将所记载之书札拿来此,老夫将会将吴梅村请来,我等三人再将其润色一番,成稿后送入宫里请圣上阅示修改,待定稿之后,再将其逐期发表于皇明周报之上,以报纸之影响力来广而告之,以让天下人咸使与闻!”
这件事本来可以通过内阁行文各地官府办理,但朱由检在经过充分考虑后,却把此事交给了皇明报社。
这样做的目的有几个。
一是借助皇明周报这个大热平台,让集体经济这个新观念在全大明得以推广开来,潜移默化中让更多人的思想观念得以更加开放,使广大民众更加关心朝廷大政方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明晰自己能够从中获得什么、付出什么,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这样会无形中大大增强百姓对朝廷的向心力。
其二,借此增强和扩大皇明周报的影响力,使其成长为一个万众瞩目之所在,以便其将来承担更多监督责任,使之成为一个独立于督察院和锦衣卫这种朝廷体系外的监督平台。
朱由检已经决定,从今往后,只要不是涉及军国机密大事,朝廷大多数政令将由皇明周报刊发,并制订相关章程,鼓励民间有识之士于报纸上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力促朝廷及地方官府兴利除弊,倒逼官府施政举措更加透明、更加利民。
朱由检深知,在后世信息爆炸的时代,舆论的引导、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