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土的扩张,永远伴随着血腥。
占领流血一轮。
治理流血一轮。
为何寸土必争?
因为这是先辈流了无数的血,才奠定的“自古以来”四字。
刘禅看不惯大姓的所作所为,看不惯他们的嚣张跋扈,看不惯他们不听凋令,看不惯他们聚众斗殴。
但他们的的确确为大汉守护着这一片土地,功勋卓著。
大姓为汉室流过血,这是刘禅对他们宽容的根据所在。
只要他们不造反,刘禅愿意打破一些规则,给他们提供一些便利。
比如说,持有私军,训练军队。
这是隐患,但与扩张领土相比,又根本不算什么了。
爨习、李恢、王伉、吕岱等人,以及他们出身的家族,都是乌戈军政的第一批受益者。
等到乌戈郡稳定下来,刘禅便将李恢调入成都,让他成为一方势力的代表,平衡各种矛盾。
当然,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下,或许乌戈郡的演变,会使得局势愈发复杂。
但有刘禅布置的基础在,乌戈郡终将会回归大汉的怀抱。
汉人,讲究“落叶归根”。这种思维的扩散,没什么不好。
“阿斗,南中的事交给底下人去处理吧,你准备一下,随为师回成都。”诸葛亮吩咐道。
“明白。”刘禅沉声道。
南中的战役已经结束了,驻扎在交州的吕蒙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或许他也没有料到,汉军竟会摧枯拉朽平定南蛮的叛乱。
没有给他留下任何机会。
经过月余的勘探,爨习确定了乌戈郡的境界,以及修建城池的地点。
这是浩大的工程,没有数年之功,不可能完成。
爨习作为第一任郡守,他非常上心,比任何人都积极。
“南中大姓有足够丰富的经验与异族相处,我就不必叮嘱什么了。和平不和平也不重要,唯一值得重视的是施行仁义。”刘禅郑重道。
“公子放心,咱们也不愿惹事生非。”爨习承诺道。
“不错,汉人不惹事,也不怕事。两年内,不要掀起大规模的战争,小冲突朝廷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两年后,朝廷可以视情况,替你们撑腰。”刘禅点到为止。
爨习深施一礼。
等到一切安排妥当,南征军回师成都,只留下三万人马驻守武敢县。
途径淹水时,大浪滔天。
诸葛亮号召南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前来参与祭祀。
刘禅负责主持,累的筋骨松脆。
经过这一场祭祀,淹水恢复风平浪静,众人皆惊奇。
南中人心逐渐稳定,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太平盛世的征兆。
刘禅随诸葛亮顺利回到蜀中,心生感慨:
“屡屡征战何时休?”
诸葛亮双眸睥睨,背负双手,真正的挑战,才刚刚降临。
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此时的成都,人言鼎沸。
早在六月份的时候,成都便发生了一件大事。
群臣言瑞,日月相属。
议郎阳泉侯刘豹、青衣侯向举、偏将军张裔、黄权、大司马属殷纯、益州别驾从事赵莋、治中从事杨洪、从事祭酒何宗、议曹从事杜琼、劝学从事张爽、尹默、谯周等上言:
“臣等闻圣王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故应际而生,与神合契。原大王应天顺民,速即洪业,以宁海内。”
为了给刘备登基创造条件,他们什么都敢说,什么都不怕。
“赤三日德昌,九世会备,合为帝际。”
“天度帝道备称皇,以统握契,百成不败。”
等等。
恰逢巴蜀之地夏收爆涨,传出亩产千斤的豪言。
群臣都认为,这是汉高祖刘邦显灵了。
有祥瑞的地方,夸大祥瑞。没有祥瑞的地方,自己编造,怎么离谱、怎么夸张,怎么来。
各地献给刘备的“祥瑞”,都将府库堆满了。
刘备以“兵戈未息”为理由,拒绝了群臣的好意。
矛盾纷纷转向南征军,但毕竟刘禅、诸葛亮屡战屡胜,他们挑不出毛病来。
这种弘扬国威的事,他们也不能拿出来攻击。
于是,谯周就显得尴尬了。
“办事不牢”的帽子,狠狠地扣押下来。
直到南征军横扫乌戈国,拓展乌戈郡,群臣再次活跃起来。
就好像刘备再不登基,就是“大逆不道”,给乱臣贼子机会。
诸葛亮刚到蜀中,车驾便被拦下。
许靖、糜竺亲自来请他,联名上书,劝谏刘备。
一向成熟稳重的诸葛亮,与他们“密谋”一番后,也加入了他们的阵营。
刘禅仿佛被孤立了一样,还得避开他们,带上关兴、张苞去打了一下午的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