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京师近郊传来消息。镇边特使和钦封御前监军太监,已经到了三十里外,下午就可回到京师。
赵匡胤大喜,责令户部立刻准备欢迎仪式,就在北城门外长亭热烈欢迎英雄回归。
马植不敢怠慢,早早就把仪式准备好,中午时分,果然一支队伍来到了北门外长亭。
回来的人正是赵元佐,王继恩,以及方正奇等人。
一时间欢迎现场热闹非凡。赵匡胤更是在宫中宣布,即日起,京师大庆三天,有钱人家可以大摆三天流水席。
皇帝要与民同庆,富豪大户也要出来开施粥棚,并且允许要饭的乞丐等随便吃喝。
赵匡胤虽然没有亲自到场迎接,但是赵光义,赵廷美,赵德昭,赵德芳等亲王郡王,都大驾光临,前来迎接。
王继恩也就罢了,赵元佐却是大感荣幸,甚至深感惶恐。
最得意的人就是赵光义了。
大宋立国以来,出征而独守如此恩宠的,至此一次而已,这人就是自己的儿子,教他这当爹,怎么能不骄傲狂喜。
其实赵德昭也有过一次南伐,不过那次他完全是碾压式打法。
南汉几乎完全没有反抗之力,就被赵德昭生吞活剥了。
而这次则完全不同,八万战三十万,以北疆孤城,对抗北汉倾国之力,竟能力挽狂澜,挺而不倒,并且最终以战胜结束,此战之险,确实远在赵德昭南伐之战。
“吾儿!父王要亲自敬你三杯!有儿如你,为父之骄傲也!”
赵光义连饮三杯,目光斜乜赵德昭,颇为自豪自傲。
他身后一群晋王系人马,更是一拥而上,谄词如潮,说的赵元佐面红耳赤,羞愧无地。
他心中很清楚,自己的这些所谓的功劳,其实都是赵德昭的教导和韬略,自己只是执行的很坚决而已。
可是现在身处其地,总不能不给这些人的面子,大喊一声不是我吧。
所以虽然脸红脖子粗,觉得受之有愧,但也只能紧咬牙关,得过且过了。
赵光义看着赵德昭,时不时拿话找补一句,意思就是我儿子多么了不起,比之齐王还要小了几岁,却已经能建下如此之功。
“对了吾儿之功!齐王你也有份呢,听说吾儿若是没有齐王你的耳提面命,怕也达不到今天的成就哦!”
赵光义刚夸了赵德昭一句,翁泰立刻接话道,“齐王虽然也有教诲之功,但是毕竟独身在边城抗敌的,就只有小晋王了。”
“没错!齐王的教导,到了前线,也只不过是些纸上谈兵罢了,若是没有我们小晋王临场超水平发挥,哪能有我大宋的此番大胜。”
晋王派众人立刻纷纷附和。
赵元佐更加尴尬,奈何被别人团团围住,也无法脱身向赵德昭致歉。
不过赵光义等人言辞,却是极大的挑起了齐王派人马的怒气。
虽然没人敢直接攻击晋王,可是翁泰等人就逃不过了。
“岂有此理,小晋王自己就在折子里说的很清楚了,所有一言一行,一计一策,都是出自于齐王的教导和策划,怎么到了你的嘴里,就变成纸上谈兵了。”
“真的是讽刺!纸上谈兵的东西,到了边城,居然就成了力挽狂澜的手段,那齐王岂不是更加的厉害,我提齐王多谢翁大人的夸赞了。”
“这世上尽有一些小人,寡廉鲜耻,就一味的知道溜须拍马屁,真是让人看不起啊。”
晋王系的人被讽刺的脸红脖子粗,于是立刻针锋相对的怼回来。
但是齐王系的人终究是占着道理,大家口才差不多,自然最后还是有理的人走遍天下,无理的人寸步难行。
赵德昭却始终是面含笑意,一声不吭。
看着亢奋的晋王和始终满面通红,对自己心怀敬意的赵元佐,他就知道是自己赢了。所以根本也不在意那些虚妄的话语攻击。
马植走过来,在他耳边轻声道,“殿下无须和他们争辩,等到巨船造成,往南洋一去,就要他们的好看。”
“就是!”王子兴也低声道,“下南洋可从里到外都是殿下的功劳,看看谁还能抢去。”
赵德昭笑道,“我看只怕赢不了那么久吧!”
“哦?殿下此话是说……”马植等人疑惑。
赵德昭道,“大家一起进宫,等下就知道了。”
众人吵吵闹闹,此种北门外长亭一起进了宫。
赵匡胤正在宫中等着。
赵元佐和王继恩对视一眼,两人立刻躲进轿子,开始换衣服。
不一刻,人群及轿子来到了福宁宫内,赵匡胤微笑在大殿落座。
只见赵元佐和王继恩,忽然都袒露上身,后背上绑着荆条,一步一步,艰难的走上了大殿。
这一下刚刚跟随的众大臣都懵逼了。
小晋王这是做什么,连圣上都高兴的事,明明是大喜事,怎么还负荆请罪了。
不但众大臣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