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拱卫雒阳的军队,大致可分为外军与内军两支。
外军即河南军,由河南尹执掌,主要负责整个河南的治安,非特殊情况不参与雒阳城的保卫,保卫雒阳一事由内军负责,即禁军。
禁军大致可分为五支。
第一支是城门校尉,其负责保卫城墙及十二处城门中的十一处,手下有约两千士卒,还有十一个城门侯,分别管理十一处城门,每名城门侯手下约有士卒百人。
现城门校尉乃是赵忠的兄长赵延,可以视为刘辩的人马。
第二支即北军五校,即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营,这五营军队由大将军执掌。
为了防止由外戚出任的大将军再次做出类似王莽、梁冀、窦武等人的举动,朝廷在五营校尉之上又设北军中侯,以六百石的小官监督比两千石的五营校尉,钳制大将军,但效果并不理想。
而如今北军五营被调入凉州平叛,其中屯骑、步兵、射声三支由朱儁执掌,皇甫嵩执掌越骑,张温执掌长水,目前都不在雒阳,这道防线可以说是空了。
当然,这也是暂时的,等到朱儁、皇甫嵩、张温三人训练的新军可以独当一面,抵挡住凉州叛军了,亦或是在此期间朱儁三人讨平了凉州叛军,北军五营还是会回到雒阳,重新由大将军执掌。
第三支是执金吾,执金吾负责内城——也就是南宫与北宫城墙以外的区域,每月饶两宫巡视三圈,同时也负责处理雒阳的防洪防涝以及武库的守备。
而当前的执金吾由羊续出任,亦可视为刘辩方的臣子。
至于第四支,即卫尉,负责南宫、北宫除禁省以外的区域——所谓禁省,即天子的住处,天子住在哪个宫殿,哪个宫殿便是禁省。
卫尉手下有宫掖门司马、左右都侯,与南、北宫卫士令。
其中不归城门校尉管辖的南墙平城门,便是由宫掖门司马中的南屯司马把守,其余还有苍龙、玄武、北屯司马等等。
另外,左右都侯负责在宫内巡逻,而南、北宫卫士令则负责管理两宫卫士的住所。
比如曹纯,他如今在宫内的住所,便受南宫卫士令管辖。
第五支是光禄勋,负责皇宫省外宫殿的保卫。
手下有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及羽林中郎将,其中五官中郎将与左右中郎将合称三署郎,以往大多由年轻士人担任作为后补郎官,因实力较弱而渐渐不受天子信赖,因此地位也每况如下,渐渐沦为可有可无的角色,甚至成为为灵帝卖官时的创收之一。
真正负责保卫宫殿的,还得是虎贲中郎将与羽林中郎将,名义上听命于光禄勋,但实际上光禄勋根本无法调度。
虎贲中郎将手下有左右仆射与左右陛长,仆射负责训练,陛长负责警戒,总共约有一千七八百人。
羽林中郎将,手下相较虎贲军更为繁杂,大致可分为两块,一块是羽林郎,名额一百二十八人,由天子亲率,现如今也沦为灵帝卖官的创收官职;另有羽林左、右监,分别掌管羽林左骑与羽林右骑,两骑人数也约一千七八百人,与虎贲军人数相当。
目前羽林中郎将由桓典担任,此人乃前太尉桓焉之孙,曾在袁隗担任司徒期间任袁隗的府掾,历史上亦与何进同谋铲除宦官,一看就知道此人也是袁氏的‘故吏’。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以上五支,雒阳汉宫实际上还有第六支秘密的禁军,即张让执掌的武装宦官。
历史上张让杀何进,就是靠的这些人,而受灵帝喜爱的蹇硕,其属于其中。
而随着张让投靠刘辩,这些武装宦官中的大部分也可以视为刘辩的人马。
随着崔烈之子崔钧取代袁术出任虎贲中郎将,雒阳当前执掌各支武装力量的官员,就只剩下卫尉和羽林中郎将刘辩暂时还插不上手。
或者说,不好插手。
原因很简单,因为绕着卫尉、羽林中郎将两个职位,何进与董重早已展开一系列的明争暗斗。
卫尉一职,原本由张温担任,张温迁调京兆尹后,董重便想要兼任卫尉,削何进一方的权势,何进岂能让其如愿?
双方一番争夺,最后灵帝任命相对中立的杨彪担任卫尉,虽说杨彪娶了袁氏之女,但他是朝中士人中相对识时务,不过分威迫皇权且对汉室也忠心耿耿的臣子,不至于令灵帝反感,更别说当前杨彪在意识到某位史侯的聪慧与强势性格后,尽量不再参与何进、袁绍、袁术等人想要铲除官宦的谋划,在朝堂中保持中立,灵帝这才同意了何进的举荐。
而董重在谋取卫尉一职失败后,亦一度将目光盯上了羽林中郎将,只因羽林军的地位要稍稍高过虎贲军,且战斗力也比虎贲军稍强,因此在招来族弟董承后,便急切推荐董承为羽林中郎将,甚至为此请动董太后出马说项,但此事遭到了何进一方的强烈反对,且何进亦说动妹妹何皇后出马,以至于左右为难的灵帝最后来一个调稀泥——继续由桓典担任羽林中郎将,但由董承担任羽林左监一职。
乍看是双方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