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的将官们或许没能掌握文官系统的那些说辞,却不等于将官们不懂事。陈韶解释了自己的立场与经历后,众人也觉得有道理。
陈韶说服了李正昊陛下,让李正昊拍板决定,在没有飞机的情况下只根据对未来飞机的预判,就开造航空母舰。
此时陈韶再跑去请求李正昊在朝鲜半岛大量建造造船厂,只会让李正昊陛下认为陈韶的保证不可靠。
丁友昌问道:“那怎么办?现在不赶紧建造造船厂,拖得越久,造船速度越慢。”
将官们觉得很是为难。此时,兵部尚书林凤山的副官姜上校开口了,“不如请吴侯爵帮忙?”
兵部尚书林凤山元帅摇摇头,“吴侯爵?他是南洋重工的人,你让他在南京开办造船厂,倒是合适。”
“元帅,我的意思是。只要南洋重工提出这样的要求,北洋重工就可以跟进。陈侯爵不能表态,能推动此事的只剩下南洋重工。”
一时间,还有将官暂时没理解。不过很快,大家就明白过来。姜上校的意思并非是要依赖南洋重工。毕竟北洋重工与南洋重工一直有地域划分的局面,朝鲜若是开建新造船厂,必然是北洋重工来做。
正因为如此,南洋重工如果态度鲜明的要求获得在朝鲜开办造船厂的资格,北洋重工就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自然是断然反对,另一种则是强烈表示‘北洋重工愿意承担起这个重要的工作’。
现在兵部需要的是新造船厂,至于是通过何种模式建成,这不是重点。
陈韶有些担心,“工部为何不肯扩大造船厂数量?”
丁友昌冷笑一声,“呵呵,他们怎么会不赞同扩大造船厂数量。他们很想增加。不过他们不想增加建造军舰的船坞数量。如果不能让他们达成目的,他们宁肯不增加。”
这特娘的就是该死的政治。陈韶心生不快。在朝鲜时候的回忆也被唤醒,那时候户部的家伙就率直的对陈韶说,‘若是说为国为民的话,我们听得可就太多了’。
而这样的方法用到现实中,就成了只要某个政策有利于对手,那就不能通过。哪怕这是对国家有好处的事情。
三年前,陈韶才明白过来这就是政治运行的基本手段。在那之前,陈韶一直以为先帝李长远早期朝廷运行模式是常态,在陈韶听到以及看过的书里面,只要能够为国家牟利的政策,只要真心为普通国民考虑的政策,就可以通过,并且执行下去。
唯一的问题只在于执行过程中能够实事求是的进行调整,让政策可以更有效实用。
陈韶甚至以为,李长远陛下最后几年中遇到的阻力,是一种非常态的局面。甚至是一种意外,却没想到,这种互相制衡,一方不同意就能让事情办不成的模式才是常态。
很明显,兵部也拿不出好办法。只能决定把希望寄托在吴苍兰侯爵身上。
听着众人的商议,陈韶实在是忍不住,插话进去,“若是请吴侯爵相助,我们是不是得向吴侯爵说,这是兵部的私事。”
好几名将官投来了不快的目光。兵部尚书林凤山不快的说道:“什么叫私事。兵部哪里有私事!就算有,也是国家的私事!”
这不还是一样么!陈韶心中气馁。
而林凤山元帅继续说道:“根本不用向吴侯爵说着废话,只要说了请求,吴侯爵就明白。”
合着还是私事么。陈韶更是气馁。国家的事情,结果办成了各部门的私事。如果早几年,陈韶便是听了也不信。
林凤山最后补了一刀,“陈韶,你去求见吴侯爵吧。”
陈韶当即摇头,“不合适。我去的话,岂不是被人看出来了么。”
林凤山并不同意陈韶的看法,“你去了,还能说为第一作战室收集最新的装备情报。我们去的话,才会被人看出来。”
最后,会议上军阶第二低的陈韶被一致同意承担起这份责任。面对长官和同级的人,陈韶也不敢真的推脱。
一名总参谋部的中将好歹也算是兵部里面有了自己职权的军人,相对于这份职权,就得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于是,陈韶又坐着飞机去了上海。
吴苍兰的头发全白了,看上去精神矍铄。老头好像并没有受到先帝去世的影响,或者说明显已经走出了先帝去世造成的阴影。
陈韶感觉和老头一比,自己的母亲陈馨婷就明显没能走出来。虽然母亲表面上没什么变化,但是陈韶却总是感觉,母亲心中的某一部分东西随着先帝去世而被摧毁了。只是那部分东西到底是什么,陈韶搞不明白。
吴苍兰先是和陈韶说了一些公务上的事情,也就是吴家的钱庄给南洋重工以及其他企业军工订单提供的订单抵押。
或许是老头看出了陈韶几次欲言又止的模样,他突然停下来,换了个话题,“我也老了,现在偏偏就喜欢乘船出海。正好明天有空,要不要一起去出海钓鱼。”
海上钓鱼可是个谈话的好去处,陈韶当即答应下来。
那是一艘涂装成白色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