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总参谋部有四个作战室。在奥斯曼帝国与巴尔干联盟的战争爆发后,四个作战室全部灯火通明。参谋们挑灯夜战,没日没夜的根据最新消息做战况推演。
有‘奥斯曼海军’提供的第一手奥斯曼帝国资料,四个作战室同时得出奥斯曼帝国面对敌人的围攻,必须收缩战线进行重点防御的结论。
战况发展也正如作战室推演,奥斯曼帝国已经退到了一个能够让40多万军队组成完整防线的区域。也就是此时奥斯曼帝国的欧洲最后两万平方公里的部分。
防御圈背后就是奥斯曼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虽然奥斯曼帝国的政府已经向东迁移,可这里毕竟是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不能放弃。
四个作战室并没有因为准确推演出战争发展而高兴。这本就是最基本的正确选择。如果是大周军队,即便43万对70万,大周还能仰仗数量远高于对方的炮兵,以及强大到碾压巴尔干同盟的海军进行反击。
奥斯曼帝国陆军虽然也有纸面上的编制,但是炮兵数量却也只存在于纸面上。各个部队的火炮数量远没有达到纸面数据。大炮还要布置在各个要塞里面,更削弱了奥斯曼陆军的野战能力。
而大周部队击败敌人的手段是依托于进攻,尽可能通过野战解决敌人。既然奥斯曼军队没有这个实力,老老实实进入要塞进行防御,非常符合奥斯曼帝国的现状。
当然,奥斯曼帝国此时接连向大周发来请求,恳请大周介入调停。大周朝廷询问兵部的看法。兵部就将做完的推演送上去,朝廷研究完,当即就选择静观其变。
给奥斯曼帝国以海军帮助,是因为奥对手意大利好歹是个穷光蛋帝国主义。一点点帮助就能够击败欧洲列强,对之后列强在大周与英国战争中选边站大有好处。
巴尔干联盟,四个欧洲小国,大周若是下场。只要有一点点打的不好,都会影响大周的形象。万一奥斯曼帝国战败,大周也会被连带嘲笑。
现在不妨先看局面如何发展。
陈韶翻看了一份报告,只看了几个关键字,就将报告丢进桌旁的纸箱里。送报告的参谋看到这局面,就离开了。
没多久,雷军中校到了门口,请求进来。面对老同学,陈韶让雷军进来。雷军立刻问道:“主任。为何不考虑凯末尔个人指挥能力对战局的影响?”
“因为我们总参谋部考虑的是事件概率。战场上发生了什么,总参谋部不可能预见到。正因为如此,总参谋部必须做预案。这个预案的范围仅限于可能发生的各种物理环境。也就是说,从气候特征,到可能降水造成的影响。以及敌人的布置造成的阻力。敌人指挥官的愚蠢或者精明强干,都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这都属于小概率事件。你认为总参谋部应该制定一种你或者我才能打赢的战斗么?老同学,这符合咱们在军校接受的教育么?”
不知道多少份对凯末尔帕夏个人能力的猜测。对于这样的方案,陈韶全部不予置评,放到一边。
雷军登时语塞。想了一阵才说道:“现实中,凯末尔个人的实力可以极大影响战斗结果。”
“如果你真的相信凯末尔是那样优秀的军人,这样优秀的军人一定可以在战场上实施最符合当时战场现状的常识性操作。那是一种近乎理论性结果的局面。而总参谋部和各部队参谋们被骂,不就是被骂说,只会纸上谈兵么?”
雷军沉默了一阵,举手敬礼,“我听到了。那就不打扰了。”
等雷军离开,陈韶本想继续看计划,却没能看下去。雷军和第一作战室的参谋们这么在意战果,很大原因就是有竞争意识。四个作战室难免有竞争的想法。大家都想推导出最符合战果的结论,证明其预判能力。
陈韶个人很不喜欢这样的做法。战术因为胜利而正确,战略因为正确而胜利。拿出一个正确的战略,根据世纪战斗结果进行分析,才能明白导致这场战斗结果的到底是什么原因。
战争是如此残酷的人类活动。哪怕是胜利者们都得牺牲大量生命,那些没死却导致伤残的军人,在之后的人生中必须和肉体上的伤痛与精神上的伤痛为伴。
这就更需要一个正确的战略作为战争指导。至于一时成败的评价,意义真的很有限。
本想对第一作战室的参谋们讲述这个,陈韶还是没行动。正如陈韶方才对雷军中校所说的,在军校中,大家都学过这些。在军校考试中,这些题每年都有,被认为是‘送分题’。
之所以每年都要考试这从不变化的题目,就是因为这些基本理念太重要了。重要到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如果军官不信,那说明他们内心的个人期待凌驾了军人本职。光靠再强调一次,是不可能让他们改过来。
陈韶作为第一作战室的主任,要做的是不许这样的作战计划内容得到通过。而不是和小学老师一样每天耳提面命……如果小学老师真的这么勤恳负责的话。
丢进纸箱里的那些报告,并非是写的不够好,也不是缺乏天才的设想。只是从基本结构上就已经有了问题。所以不能让这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