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嫤一听“哦”了一声,果然被这个话题吸引了过去,道:“那可好,我也两年多没见承正和四哥了。”
皇帝笑着道:“你这两位兄弟倒是有意思得很,人还没回到京城,告老还乡的折子倒是先到了朕的案前。年纪轻轻的,一个才四十出头,一个连四十都还不到,就跟朕告老还乡。他们可这是羞了那一帮七老八十还蹲在位置上不肯挪坑的老臣。”
林嫤笑着道:“四哥和承正为皇上镇守西北多年,如今也不过是想在家里享享天伦之乐罢了。皇上自己想想,这么多年了,四哥和承正留在家里的时间有多少,更别说承欢父母膝下了。儿女更是远离身边多年,父子父女感情生疏。”
皇帝哼道:“你少拿这些话来当说头,别以为朕不知道你们林家在想什么,朕没这么无情,卸磨杀驴。”
林嫤捂着嘴呵呵笑道:“皇上说的什么话,皇上自然是仁慈圣明的皇上,是承正和四哥想早些享受儿女清福,承欢父母膝下。皇上就算看在他们多年劳苦的份上,也请成全了他们这份心情。再说,承正和四哥多年征战,身上也留下了不少旧伤,须得休养。”
皇帝摆了摆手,道:“我不会准了他们的请辞折子的,西北还需要他们,桓儿也还年幼,须得他们的辅佐。”
林嫤知道这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成的事,笑了笑便也不再多说。
到了第二日,林承正和林承刚领着大军班师回京,大军驻扎在城外,林承正和林承刚领着几名副将则进宫面圣。
林嫤知道林承正和林承刚回来,显得十分高兴。
林承正和林承刚在勤政殿见完皇帝之后,来了长坤宫见林嫤。
兄弟两人进来之后,见到林嫤,双双扑通的一声跪在地上,滋味复杂的喊了一声:“娘娘……”
林嫤有些激动,连忙亲手将他们扶了起来,道:“快起来快起来。”
说着将两人都仔细打量了一会,两人现在都是三四十岁的人了,留起了两撇胡子,眼角也有了细纹,看起来像是那么一个老成和胸有丘壑的将军。
林嫤笑着道:“都黑了些。”
林承刚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脑袋,林承正则是笑着道:“姐姐还是一样的年轻……”
同一时间,在延庆宫里。
太子妃听着外面热闹的声音,延庆宫的宫人也都在谈论今日班师回朝的大军。
太子妃觉得有些心烦气躁,自从她小产之后,就得了一个心跳过速的毛病,人容易烦躁。
太子妃问正在泡茶的叶桑道:“外面都的宫人都在干什么?”
叶桑回答道:“林家的两位将军今日进宫,宫人们都想去目睹一下两位打了胜仗的将军的风采呢。”延庆宫的宫人自也不例外。
太子妃抚着胸口,而后叹道:“林家如今到是风光,林家兄弟帮皇上打下了西北关外四大部落,开疆扩土,这功绩在史书上都是要记上一笔的。难怪连太子殿下和皇上都要在承天门外亲自迎接他们。”
叶桑听着有些尴尬了一下,她自然是知道太子妃在想些什么的,放下手里的小壶,笑着道:“咱们崔家也不差,侯爷和世子爷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年年不也有功绩见书。”
太子妃摇了摇头,道:“崔家怎么能和林家相比,崔家在西北打的是一些毛贼,不过是时不时的一些小战,为过往的商船护航,林家在西北却是接连四场大战得胜。父亲和兄长在西北虽然也劳苦功高,但文武百官却不会拿崔家的功绩与林家的功劳相提并论。”
说着又是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八章 论功行赏
皇帝从长坤宫外进来,将手里的折子放到林嫤的跟前,然后道:“看看。”
林嫤有些奇怪,抬起头来看着皇帝,问道:“这是什么?”
皇帝坐到榻上,脱了鞋子盘腿坐到榻上,一边道:“你两位兄弟写的请功折子,这道折子可有意思的很。”
西北大胜,现在打完仗之后自然就是论功行赏。可是这功劳应该怎么分,却应该先由领兵的大将先列一份名单,写一道请功折子,然后再在朝堂讨论,最后定下行赏的方案。
林嫤一边讶异一边打开折子来看,重点看了折子下面所列的名单。
林承正和林承刚的折子里面,并没有将自己的功劳放在首位,也没有将桓小皇子的功劳放在首位,排在首位的是林家本家一个已经战死的堂叔,排在第二位的是陈凌,排在第三的才是桓小皇子,林承正和林承刚将自己放在了第四位。
其实不管怎么算,这四场大战里面,林承正和林承刚的功劳都应该是最大的,桓小皇子在最后一场对战吐鲁番汗国的战役中功劳也不小。
但是林承正和林承刚既没有将自己放在首位,也没有将桓小皇子放在首位。放在首位的反而是一位战死的将军,偏偏这名将军又姓林。
听闻陈凌在几场大战中功劳也不小,打仗的时候想要出头都是论军功,所以陈凌这几年上升得极快,他领军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