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泥修建官道!
这种事情,自然是在朱瞻基的考虑之中的。
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不说其他的,修路这种事,最基础的条件还是要有这么一批能够熟练掌握使用水泥的人,以及修桥搭路的工匠, 才是最重要的。
没有这些工匠,即使水泥路修建好了,也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单单就是地形的测量,路线的选择,这就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
没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工匠以及人才,就算想修路,也是困难重重,修好了也会问题不断。
这显然不是朱瞻基想看到的。
所以朱瞻基考虑的很清楚,万事都从最简单的来,然后一步一步的由简入难,等到工匠的技艺到了,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而不是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就直接上马这些工程。
否则极有可能因为技术不过关,导致工程被废。
想到这,朱瞻基就摇摇头,笑道:“此事不急,官道的事情,等到解决应天的事情后,再来处理变成,不过有一件事,我觉得有必要现在就做了。”
听到朱瞻基前面的话,周忱心里有些失望, 这位太孙殿下这个“不急”已经不是第一次对他说了。
上次那个望远镜便是如此, 他茶饭不思了许久, 但是始终没想明白望远镜是如何制造的。
但是偏偏这位太孙殿下从那之后就好像忘记了此事,一字未提。
他好几次都想开口询问,但是又找不到合适的时机, 以至于到现在,他都不知道这位太孙殿下是不是还记得望远镜这么个东西了。
现在又听到这位太孙殿下说“不急”,他觉得自己真有点皇帝不急太监急了。
不过听到后半句话,他还是精神一震,立即看向了朱瞻基,问道:“请太孙殿下吩咐!”
“嗯,此时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
朱瞻基点点头,微微沉凝,道:“现在工部的大小事务都是你在负责,所以我想对工部进行一番改革,想先问问你的看法!”
“改革?”
听到朱瞻基的话,周忱微微一愣,随即呼吸一滞。
自古以来改革都不是小事,古有商鞅变法,宋有王安石新政。
但是二者结局都并不怎么美丽,一个变法成功了,却死在了自己变法下, 一个变法失败了,虽然没有性命之忧, 但却一辈子郁郁寡欢。
所以听到朱瞻基说改革,周忱心里还是突突了几下的。
生怕这位向来不安常规出牌的太孙殿下,又弄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东西。
到时候这位太孙殿下,靠着太孙的身份,完全可以一推二五六,但是他了,搞不好就和王安石一个结局了。
此时他看向朱瞻基时,难免有些担忧。
朱瞻基不知道周忱的想法,知道了也不会在意,变法是变法,改革是改革。
只要坚持团结一大波,打击一小撮的思路,任何变法或者是改革,基本就不会出现问题。
看了一眼一脸纠结的周忱,朱瞻基笑了下,就道:“放心吧,不是什么大事,我只是打算在工部之下,组建一个新的部门,或者说叫做公司!”
听到只是组建一个新的部门,周忱心里微微松了口气,
只要不是彻底革新户部,那就没事,只是新增一个部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要不触犯到各自的利益,这都是好事,毕竟新的部门,也就意味着新的官职。
但是随即他又有些疑惑:“公司?”
这不是一个熟悉的名称,
虽说以司作为部门的后缀,在大明并不少见,但是却多见于军队,或者地方。
只是这个“公司”一词,他作为进士及第,也算是见多识广了。
知道在孔老夫子的《大同》《列词传》中,就有这个词的解释:
“公者:数人之财,司者:运转之意。”
同时,庄子也曾说过:“积弊而为高,合小而为大,合并而为公之道,是谓公司。”
只是以他对眼前这位太孙殿下的了解,他又觉得这个公司并不会这么简单。
看着脸上带着笑容的朱瞻基,周忱迟疑了一下,还是没忍住,问道:“太孙殿下,不知道这公司二字作何解释?”
“公司嘛!”
朱瞻基微微想了想,脑子里突然想起一句话,随即道:“公司者,数十商辏资营运,出则通力合作,归则计本均分,其局大而联。”
这话是清朝魏源《筹海篇四》所说,原本是用来形容英吉利的东印度公司的。
朱瞻基觉得用来给周忱解释一下他打算筹办的这个公司,也倒是恰到好处。
看到闻言后,眉头紧锁,陷入沉思中的周忱,朱瞻基笑了一下,继续道:
“我打算在工部之下组建的这个公司,是由皇室,和工部共同组建,其名为大明第一建筑集团公司,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