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民成了暴民,他们砸了府衙,出了孟州,一行人浩浩荡荡往京城而来,求一个活路,讨一个说法。
而这样,暴民又成了流民,流民在京城城门外,自发地扎起帐篷。
人都跑到眼皮子底下了,皇帝自然不能坐视不管。
尽管京城常平仓中余粮不多,他还是命户部将常平仓中的粮全部拿出来,供给流民。
而京城的天潢贵胄、王公大臣们,也纷纷自发地设置粥铺。
言氏、迟氏、温氏这些大族,自然不甘落于人后。
但这些家族世代盘桓京城或者边关,鲜少在地方有过主政的经历。因此施粥时,只管布施,鲜有管理粥铺。
很多时候,粥铺甫一施粥,便被人一抢而空,有些人抢了好几碗,而有些人则老实排队,直到最后仍一无所获。
这个冬天既漫长,又短暂。
说它漫长,是因为冬天发生的某些事情,在一些人心头曾下过一场不曾停的大雪。
说它短暂,是因为一晃又到一年春好时,晨雾笼罩着的京城,杏花如期而放。
花瓣洁如雪,花蕊粉似霞,它们挨挨挤挤,缀满整个枝桠,正所谓春满枝头。
有小孩子在杏花树下跑来跑去,竞逐嬉戏,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他们捡起树坑里碎玉般的花瓣,得意着向同伴炫耀,有时你给我一瓣,我给你一片,他们脸上挂着明媚而纯粹的欢笑。
像是在售卖整个春天。
是日,迟向晚正往自家的粥铺走去,但走到一半,她忽然停下了脚步。
前方围着一群流民,一个个双目瞪圆,吵嚷怒吼着在闹事。
这是言氏的粥铺,听起来好像是因为分发义粥的机制存在问题。
一些流民每次都抢不上粥,他们排队排了老久,却只能眼睁睁看见排在前面的人,喝完一碗又来一碗,而负责分粥的人也不管,只管自己舀完便罢了。
虽说王公大臣设立粥铺,除却真心帮扶流民外,也存在扬名立万的考虑,但施粥终归是善举而非义务。
但不患寡而患不均,那些没抢到义粥的流民,看到那些抢到不止一碗的流民,心中不甘愤懑,于是他们聚集起来,在粥铺前叫嚷不休,非要言氏粥铺给个说法。
这时恰逢天公不作美,天色骤阴,竟下起了淅淅沥沥的春雨。
言氏粥铺的主事人,头上淋着雨不说,还被流民来回推搡着,整个人看起来颇为狼狈。
偏巧这时候迟向晚路过,那负责施粥的言府仆从,认得迟向晚,想着迟向晚和自家少爷的关系,喊了声:“迟小姐。”
那些流民听到这一声喊,向迟向晚看去。
他们本是底层目不识丁的庶民,对京城这些氏族没有什么概念。见分发粥品的人,与眼前这位小姐打扮的人,仿佛熟识的样子,以为迟向晚是理事的人。
一部分人便分散开,向迟向晚走来要讨个说法。
柔和绵软的春雨率先而落,随之而来的便是一颗又一颗的冰粒,它们混在潇潇春雨之中,将京城织起一道朦胧的白幕。
杏花,细雨,夹雪。
迟向晚意识到了事情不对,她下意识就要避开,但已经来不及了,流民气势汹汹地向她而来,她被围在乱民中间,场面一度危急。
街角不知何时,停落了一顶绛紫色的轿子,轿子奢华又低调,轿框四周罩以绣有暗银云纹的帷幕,而一只骨节分明的手便在此时轻掀车帘。
一支流箭从轿中射出,这箭并非射向人群中某一具体的人,而是射向人群上方的天空。
砉騞之声登时响起,闹事的流民们吃了一惊,不由得停下了逼问的动作,愣愣地看向天空。
天上金茫茫一箭矢恍若流星,它像惊鸿照影般,划破天空,惊掉众人眼目,又带着劲风与雨雪,凌厉地直插入地面,入壳三分。
本来吵嚷嘈杂的场面,登时变得极为安静,唯有倒吸凉气的声音接连不断。
等众人终于回过神来时,他们齐齐望着箭射出的地方——那顶紫轿。
射出那箭的手,此刻还搭在车窗边上,深紫色的宽大衣袖,半遮半拢着手,更衬得它白皙莹润,纤长秀美。
这样的手,像是弹琴习字的手,它能执起笏板,也能拨弄琴弦,但无论如何,方才那满含杀气的一箭,不该出自这样的一只手。众人看着,眼中发呢分闪现不可置信之色。
但更令他们不敢置信的,还在后面。
隐在轿中的人,忽地曼声一笑。
在众人好奇且敬畏的目光中,他伸回那只手,起身下轿。
昳丽的脸容一如既往,眉眼含笑弘雅从容。
旁逸斜出的杏花在枝头团成三簇,素白如锦细密如沙,它们恣意地伸出墙瓦垂在檐下,斜斜地掠过男子的额角。
细雨一直在下。
温柔和煦的春雨不像故意弄湿人的衣裳,却似在滴答滴答地,用声声撩拨离人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