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县为何叫平山县, 是因为县里到处都是大山,取平山之名寄托了百姓们走出大山的美好愿望。
因山多,平山县的雪也格外大些, 车队经过周边几个县时,可见其他地方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雪灾,但还在当地官府可控制范围内。
因为有陆陆续续前往平山县的队伍, 所以江挽云这一行人走得还算顺当, 前面的路都被人开出来了, 经过的地方雪埋得还不深。
临近天黑的时候,他们到了县城外,天地一片白,风肆虐地刮着, 吹得马车哗哗作响。江挽云把自己裹得像一个粽子, 只露出一双眼睛来。
有一匹马从远处奔来,马上正是裹得严严实实却仍然被风雪吹得浑身发抖的小松。
小松是跟着陆予风的, 杜华则是跟着江挽云。
镖局的人见他来了都停下脚步, 他们知道这人是负责传令的。
“快, 喝点热水。”镖师把用貂皮包着的水壶递给小松,小松接过来大口喝了几口才把水壶还回去, “多谢大哥。”
这时江挽云下车来, 迎着风雪大声道:“小松!是相公传信了吗?”
小松赶紧走上来, 摸出信来, 道:“少爷他们已经在城中安顿下来了, 他让我跟你们说先别进城, 城中到处都是流民, 没有官府的保护进去东西就会被抢夺, 他明日会与当地的官员说好了再派人来接你们。”
江挽云收下信, 看了看天色,对镖头道:“今夜不能进城了,还是原地扎营吧,前方那处山坳,可以挡风,地势也平,就在那儿扎吧。”
随着镖头一声令下,车队的人都往山坳里去,扎帐篷的,喂马的,煮饭的各司其职。
江挽云这才打开信,就着最后的天光看起来,陆予风也是一路随着队伍行进,没有时间写信,他比江挽云早到半天,安顿下来后才匆忙写了封信让小松送来。
信里简单介绍了一下城里的情况,更多的则是关心她这几天的情况如何,有没有冻着,有没有饿着。
江挽云把信收进怀里,这人真是,还有空来关心这些小事。
很快镖局的人就把帐篷扎好了,他们多年行走在外,做这些事情驾轻就熟,江挽云钻进牛皮帐篷里后才感觉暖和了一点。
杜华把汤煮好了提过来给她喝,一个小铁锅,里面煮着牛肉干和一些土豆块,放点盐再配着馍馍吃就算是很好的伙食了。
她和杜华分吃了那锅东西,而后把帐篷扎紧开始睡觉,这一路上她已经习惯了,前两天晚上都是在风雪里过夜的。
次日一早外面天色大亮,是这么多天以来难得的天略微晴朗一点,江挽云爬出帐篷,正捧着热稀饭喝,就见远处行来一列队伍,看来人的打扮,应该也是其他地方来支援的人。
对方也看见了他们,便派人来与镖头他们攀谈了几句。
那些人先往县城里去了,镖头来告诉她,“是府城杨大人派来的,领头的杨大人的公子。”
江挽云闻言沉下心去,果然,杨怀明来了。
他是知县的儿子,身先士卒来此,自然会为自己和父亲挣得好名声,只希望陆予风早做准备别入了他的套,还好她提前吩咐了镖头,不要透露他们是从哪里来的。
又在原地等了半日,终于见到了一队人从县城方向来了,这队人约有二三十人,是来接他们的。
如今平山县已经陆陆续续来了好些援助的,还有来自省城的官员坐镇,场面已经勉强控制下来了。
“阁下可是陆举人家的车队?”
镖头连忙上去交涉,很快领头的人就上来与江挽云见礼,目露欣赏道:“想不到竟是陆举人的娘子亲自前来,我代平山县的百姓谢谢您和您的夫君。”
他叫赵成乔,是平山县县令的儿子,也是今年刚考上的举人,与陆予风在省城有过几面之缘,知道陆予风家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却还能送来这么多东西,他真的万分感动。
江挽云与他寒暄几句后便问起陆予风的情况,赵成乔道:“他应该是与其他书生在城里负责管账的,如今城里流民多,物资多起来却无人打理也不行。”
江挽云便问自家的粮食能不能由她带来的人分发给民众。
赵成乔以为她是想借此替陆予风扬名,很多富贵人家都这样做,没什么奇怪的,便欣然同意了。
行了一个多时辰便进城了,城门口围着很多的人,院墙下架着大锅在煮粥,流民们排着队在打饭。
赵成乔道:“前几日这城门口挤满了人,马车都无法通行,还被打死了好些官兵衙役,昨日开始布粥了才好些。”
江挽云坐在马车上看过去,见排队的人有老有小,皆穿着破烂,脸颊通红,有的甚至还光着脚,有的则是穿着破了洞的布鞋或者草鞋。
这些人有的是因为自家房子被雪压塌了跑出来的,有的则本来就是流浪汉。
赵成乔解释道:“灾情来得突然,多数县城能凑齐粮食已算不错了,要一下拿出那么多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