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吧!”女孩儿站起身来,往村子的方向跑出几步,又想起什么似的,转身朝他挥手:“我们明天再见,小陶哥!”
这会儿正是春末夏初时节,长安这边还没开始真正热起来,这大街小巷、田间地头的人,跟着自己的温感穿得各不相同,有怕热的在穿薄汗衫,也有不怕热的在穿长袖宽袍,认识的人遇见彼此时若是穿着像两个季节,还都要打趣一番对方的衣着。
送走小女孩儿没过多久,果然,打道路尽头来了一位中年书生,手里还拿着一把羽扇,一边走,一边扇风。
树荫底的石头旁坐着另一个小孩儿,和他们不同,这个孩子穿着虽然很旧,但干净整洁、打扮得体,一看就是有教养的人家。他也并不和这些孩子一起玩耍,而是拿着一卷书在看。
男孩儿合起书,轻声催她:“快回去吧,天色不早,等会儿你阿娘该到处找你了。”
待几人走到一棵巨大的老树下,却停下了脚步。
“我爹爹去帮隔壁村的张大牛写状子了,让我在这里等他,估摸着过会儿就该回来,我再和他一起回去。”男孩儿解释。
“那就好!”陶寒亭点头,又问:“张大牛给了多少银钱?”
但谢渊认为,海兽是此人所杀,自己和一船人的命也是他救的,那么海晶自然应该给他。
他的话说得已经超越这些乡下小孩的认知,同伴们有听没懂,但不耽误他们对小孩儿的友谊:“那行,你慢慢看吧,我们先回去啦!这会儿可不早了!”
王遗风此行本是想去长安,不过念及路途上歇息方便,他选的路是要走浐灞平原。但那些市井小民,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争夺不休,王遗风懒得与他们多费口舌,所以不曾找农家借宿,一路上能住客栈就住客栈,跟客栈老板只有金钱关系,并无深交。
女孩儿的年纪看起来与他相仿,也只有六七岁,长得倒是乖巧可爱,那眼珠不时转来转去,还颇为机灵。
“来啦!”陶寒亭高兴地把书抱在怀里,朝爹爹跑去,“爹爹,今天怎么样,有没有帮到张大牛?”
“爹爹真好,我以后也要做爹爹这样的人。”小陶寒亭牵着爹爹的手,高高兴兴地和他一起回家了。
小孩儿是最不怕冷的,这不,那头麦田旁边就有几个小孩儿只穿着半臂在做游戏。几个小孩儿嘴里念着民间歌谣,手拉着手在田埂上蹦来跳去。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有趣,太有趣了,王遗风心想。
这个人比王遗风在海上的青梅绕
离长安不远的浐灞平原上,因其地势平缓、水源充沛、气候合适,自古以来便是农耕重地,是以沿着浐河与灞河边上,散落着许多小镇、小村庄,所居住人口颇多。
小孩儿合起书,朝他们笑:“是啊,等我中了科举,一定要做个好官,把我治下的百姓都管得井井有条,给他们一方平安。”
然而到了此地,他在树冠上歇息时,却碰到这么一对父子,交谈言语真挚、爱民之心不曾作假
谢渊摇头:“不是应得之物,谢某不要。”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孩童们一哄而散,原地只留下了这个小孩儿,还有一个女孩儿。
这里离长安近得很,许多往来行脚商都会在这些村镇上歇脚,顺便走街串巷、贩卖商品,一派热热闹闹的景象。
“没收他的钱。”陶父摸了摸孩子的小脑瓜,慈爱地说:“乡里乡亲的,农忙时节他也帮过咱家不少,举手之劳,怎么收人家钱?”
“——紫霞。”
女孩儿十分高兴:“好啊好啊!我听两句,待会儿也得回去帮阿娘打扫家里啦!”
女孩儿走到男孩儿边上,蹲下来看他手里的书,好奇地问:“《诗》?这是讲什么的呀?”
一首读罢,女孩儿即使没怎么听懂,也听得认真。
“再见。”男孩儿也笑着跟她挥手。
不想要海晶,这是假话,谢渊不会说。
“帮上忙啦,给他写的状子,明天就拿到县里去,绝不会出错。”陶父笑眯眯地说。
“是一本从好几百年前流传下来的古人诗集。”男孩儿向她解释:“里面呀,都是一些民间经常在唱的诗歌。要不要我念两句给你听?”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你怎么不要?”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正是王遗风。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小书生,你又在看书了!”其中的一个孩子笑,“你也想学你父亲老书生那样考科举吗?”
男孩儿果真捧起书,随便翻一页,给她念起来。
“那你呢?”女孩儿歪头,“怎么不回去?”
见到树下读书的男孩儿,他笑着喊道:“寒亭,回家了!”
等父子俩的身影远去,方才小孩儿读书的那棵大树茂密的树冠却动了动,从里面跳出来一个人。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