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完之后,苏瑜又让罗大爷的爱人把她带过来的物资里面的肉给炖了,准备和他们一起过个小年。
趁着饭菜还没做好的时间里,郑校长就找苏瑜聊天。两人在农场里边走边说。山窝里有个好处,没啥北风,所以也不觉得冷。
郑校长是自己愿意来这边的。本来苏瑜是说让他就在家里住着算了。不过他知道学校的老同志们来了之后,他就自愿跟着一起来了。
苏瑜知道,郑校长这是不想让她难做人。
“校长,你在这边的生活咋样,有啥不习惯的就和我说。”
“都好,好得很。”郑校长笑道。他虽然穿着一身粗布衣服,依然不掩风采。“这里鸟语花香的,环境很好啊。像个养老院一样的。我以前就准备找个这样的地方养老。现在有这么多伴也挺好的。”
苏瑜道,“我知道大家在我面前表现的高兴,其实心里还是不开心的。”以前自由自在的,现在跑大山里面来种红薯了……
“你可不要这么想,他们都知道你的难处。而且有家属来看我们,也和我们说了外面的情况了,我们更加珍惜这里的生活。都一把年纪的人了,这种环境适合养老,你没看他们身体都比以前好了。小苏啊,我这辈子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让你提前毕业,也是其中一件。你是个好学生,好同志。”
被郑校长这么夸奖,苏瑜心里还是挺高兴的。最起码她现在做的事情确实是对的。
“我就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
“小苏,你做的是大事。换做其他人,可不一定愿意这么做。小苏啊,我们这些老同志们都说好了,要争取多活一些年,一直到拨开云雾见青天的那一天,到时候,我们都要为你证明的,苏瑜同志,是一位真正的好同志。”
苏瑜心里温热温热的。她做的事情,别人都是看在眼里的。
两人说了一会儿话的功夫,那边的鱼汤都已经炖好了,香喷喷的。
这些老同志们以前可不差吃的,但是大锅饭吃起来就是香。现在都这样了,大家也不顾及什么形象了,准备好了碗筷就准备聚餐了。
苏瑜和郑校长也回去和大伙一起吃饭。
食堂里,罗大爷的媳妇拿着大勺子在大锅里面搅动几下,然后开始往盆里放。
农场人多,几个人围着一个大盆,不止有鱼,还有白萝卜。当然,自己种的红薯也上了桌子。另外还有花生。青椒炒红薯藤。
搞学问的吃不过穿军装的。所以穿军装的都喜欢跟搞学问的人搭伙。
很快就混成一堆了。
时不时的还传来两句争吵声,“老同志,你不是我们这一桌的,你去你战友那边去。”
“我们是干体力活的,吃的多。”
“我们是干脑力活的,也要多吃。”
“……”
苏瑜高高兴兴跟着大家一起吃了顿饭,就准备回省城去了。离开的时候,穿军装的刘老头找她说话,磕磕巴巴了半天才道,“小苏同志,我有几个老朋友,我挺担心的。要是有机会,能不能也弄来咱们这里啊?”
这事儿苏瑜可不好保证,只能道,“这事儿有些不好办,只能看以后要是有机会,我尽量收人过来。”
刘老头也知道这是强人所难,所以也就和苏瑜说一句,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现在听苏瑜这么说了,心里也很满足。
他希望自己的老伙计们能和他过一样的日子。这辈子也就不愁了。
………………
今年过年,苏小志还是没回来,他倒是写信想要回来,苏瑜没让。现在家里这边的环境也不算安定,她觉得暂时回来也不合适。于是让苏小志明年再回来,最好是再升个职再回来。而且苏小志的孩子才几个月,苏瑜觉得该让孩子大点儿再出远门。
苏小志收到苏瑜的信之后,顿时充满了斗志。
虽然苏小志他们没回来,但是今年李萍和江胡竟然回来了。
两人这次没带孩子回来,只拎着行李回来了。
农历二十九的时候,宋东征和苏瑜去火车站接他们,高兴的互相抱了抱。
“今年咋回来了?”车上,苏瑜高兴的问道。
李萍担心道,“本来也是没打算回来的,不过有些担心你们,就回来看看。”
宋东征问起了江胡养父母的情况,江胡道,“我爸妈都是退休的人了,现在在我那边去给我带孩子,顺便养老了。西南山清水秀的,他们过的也挺习惯的。”
“挺好的,要不让他们过来养老也挺好的。”苏瑜笑着道,“反正这边熟人多。”
李萍笑着道,“找机会和他们提提看。”
一路上走过来,大街上倒是挺风平浪静的。李萍和江胡看到这情况,都知道苏瑜这是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了。他们现在的位置虽然不算高,但是对于外地的事情也是很了解的。
“苏瑜姐,你要是有用得着的地方,你就尽管说。”李萍认真道。她就担心苏瑜有事儿不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