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勉顺势而下,道:“此话有理。”
说罢,对跪着的李镇渊道:“李镇渊。”
“属下在。”
“我命你将功赎罪。”
“诺。”
他见李镇渊不再固执,便起身来扶他:“你身上有伤别跪着,起来吧。“
又在他耳边道:“你的心意我都明白。”
作者有话要说: 其实吧,我觉得殿下本性还是很温柔的,只是他从小的环境太恶劣了,没有什么柔情的余地,遇上了将军,也算是克星了吧……嗯,他们一定是彼此的克星。
以及,国师大大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不过严格的说并不是攻或者受,他是一个直男(?)妖孽还没有出场的,妖孽的出场比较晚的,还要几章吧,真的,他出来我会说的啦~~
☆、第三十二章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好友郑铭的荷包之中,是一块白帛,工整地抄写着这首,字迹娟秀,应是出自女子之手,绵绵情意,幽幽相思,从这字里行间透出来。想必好友同夫人定是伉俪情深。
谁曾想,昔日英武少年,昔日多情少女,已是天人永隔了。
元澈撩开门帐,走了进来,犹带着一身霜雪,见李镇渊出神地望着手中的荷包。不由得暗暗叹了一声。
他心下不忍,轻声道:“焉得谖草?必植于子之旁,令子忘忧。”
李镇渊见是他,忙收了白帛,放下手中物事,转身道:“你来了。”
元澈点点头:“文远是要将此物交还给郑夫人吗?”
李镇渊摇摇头:“怕是夫人看了更添伤感。”
元澈点点头,走到李镇渊身边,一手搭在李镇渊手上,道:“生死有命,自古以来便没有常胜将军,有些事不是你我能左右。”
“道理我省得。”李镇渊道:”但郑铭随我出生入死多年,不想竟在这里……”
“那就活着回去。”元澈说道,搭在李镇渊手背上的手暗暗用力:“大破匈奴,以慰众将士在天英灵。”
李镇渊抬眼对上元澈目光,那眼光犹如一潭静水,深不见底,却是透着坚定无比的神色。
“我会一直在你身边,生也好,死亦罢……“元澈道,忽然一顿:”不,我们谁也不会死在这里,我军定会大破匈奴,那时,便是你随我得胜回还之日。“
李镇渊忽而觉得元澈手心的温度烫人得可怕,便抽回手,沉声道:“今日校场之上,你不应为我求情。此番怕是不能服众,有损军法之严明。”
“文远,王昶之冒进,必是有人在其后撺掇,光有军令严明,是不够的。”元澈温声道。
“你的意思是……这里有人想要我死?”李镇渊目光一冷。
“王昶其人,我已派人调查过底细,有勇无谋,会做出这样的事来,也并不奇怪,怪就怪在,他暗中一度和将领中赵王一派走得极近,借匈奴之刀,取你性命,而王昶,若是没有死在沙场上,也必然被速速示众,死无对证,也算得一石二鸟。”
“我与赵王不曾结怨,何况,杀了我,又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得不到的,就要诛杀。你之前与我走得太近了,何况,将军府手握兵权,这场大戏看了太久,这些人都按捺不住了。只要你一死……”
“只要我一死,李家后继无人,兵权总会落到他们手上。”李镇渊接道,声音里慢慢发冷。
“正是。他们一击不成,必然尚有后招,文远且小心了。”若是可能,元澈决计不愿让李镇渊上阵对敌,但李镇渊和他不同,他生来便是将军,沙场才是他不变的归宿。
然,战场上死一个将军,与死一个士卒,有时候,是同样的轻而易举。
“天色不早,我该走了。”元澈道。
李镇渊起身,将他送到门口,元澈笑了笑,眉眼低敛,又恢复了那副谦谦君子的仪容,对着李镇渊作揖道:“将军,在下告辞了。”
李镇渊点点头,看着夜色与风雪渐渐吞没元澈的背影,放下帷幕,回到帐中。
帐外风雪呼啸,转眼已是大漠冬日,昼夜极冷,粮草又日益短缺,与匈奴的苦战绵延数月,战事日久,却毫无终结的希望,
与习惯苦寒之地的匈奴不同,大晟多年战乱纷起,边疆不安,兵卒伤亡甚巨,如今边军中过半都是从各地府兵抽调而来,兵士受不得这北地苦寒,与匈奴交战时也比不得平日神勇,连吃了数次败仗,一时间军中士气低落,匈奴却气焰日盛。
自古交战,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样大晟守军却是一样不占。李镇渊看在眼里,心内日渐焦虑。
李镇渊与张勉商讨完近日战事,走出大帐,不知怎的竟到了元澈帐前,元澈却是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