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这样的急报,首先就要被递到兵部。
送信的军士气喘吁吁地冲进了兵部衙门,不一会儿兵部尚书李靖就带着两名侍郎急冲冲地跑出兵部,直奔尚书省衙门。
李靖离开后,兵部衙门中又出来几名小吏,四散而去。
尚书仆射乃是六部的上司,所以李靖一得到消息,最先去通知的就是他。
蔡京收到李靖的消息后,最初也是一怔,随即便皱了皱眉头。
“不过一件小事,折损了些许人马而已,于大局无碍,何须如此大惊小怪?”
“前线竟然还用八百里加急送回来,简直不知所谓!”
蔡京望着这军报,感慨着摇摇头:“不过小败,就如此大张旗鼓,就怕引得京城中人心动荡啊!”
李靖眉头微皱:“大人,便是小败,也不得不重视。”
“我等还是先将此情报呈送中书、门下两省,再呈报陛下才是。”
蔡京叹了口气,望着李靖,又起身走向门外:“你随老夫一同来吧。”
几人离开尚书省,向着宫城而去。
近些日子严嵩不在,是以由门下省的两名门下侍郎代领门下省一应事务。
不一会儿,这些人连同得到消息的秦桧就已经聚齐了,一同向紫微殿而去……
紫微殿中,李乾今天难得的起了个大早,在政事堂中看奏章。
近些日子他也不是很好过,被下面的奏章整的焦头烂额。
一是之前那场祭月惹的祸,由于于制不合,是以遭到了许多御史言官的指摘。
他们不仅指摘李乾这个皇帝,甚至还骂礼部曲意媚上,为了逢迎而破坏礼制等等……
李乾的本意是将这些奏章留中不发,但有的地方写的实在是让他太冒火,还是忍不住怼了回去,没想到就如捅了马蜂窝一般,引来不少大臣的齐齐上书。
有的说陛下应当惩处礼部,不应助长他们的歪风邪气,还有的又说陛下自幼失学,又无东宫朝堂、处理政事的经验,应当多读书,还有的让他重开经延,听翰林讲学……看得他烦不胜烦。
这还只是其一,第二让李乾烦恼的就是秀才们惹的事儿了。
近些日子秋闱结束,来京城考试的秀才们纷纷肆无忌惮地在城里玩了起来,由此制造了许多治安事件。
这就和前世高考完一样,趁着这段还没放榜的时光,好好放松放松,快活快活。
等秋闱放了榜,落榜的就要进厂……不是,是回去继续苦读。
而那些考上举人的老爷们,自此便脱离了普通百姓的身份,自此踏入了“士”的阶层,自然更要注意体面,不能如秀才时一般,那么疯了。
所以,这放榜前的十几天时间,便是他们的最后快活时光。
若如往常一般,这种事儿是烦不到李乾头上的,但如今京兆府换了个推官,此人有个习惯,那就是审桉子的时候特别喜欢往上报。
每审完一个读书人的桉子,他就写一份奏章,呈报给李乾,让他看看其中有什么毛病。
说是读书人的桉子马虎不得,一个处理不好,就会让这些准举人们聚众闹事儿。
李乾不知道这是秦桧指使的,还是他的本意,反正这个习惯李乾很不喜欢,读到这么一份桉子的奏章,他就得花不少时间来验证,找别人询问情况,其中的麻烦之处叫他烦不胜烦。
好怀念蔡卞那个推官……不知道他在刑部如何了,有没有和蔡京闹矛盾……
正在李乾思索的时候,老太监突然跑进来禀报道:“陛下,有大臣求见。”
“谁啊?”李乾回的颇有些有气无力。
老太监偷偷瞄了他一眼,小心地道:“是秦相,左仆射蔡大人,兵部李司马、裴部堂……”
听着他报出一连串名字,李乾微微怔了怔:“这么多人一块来?今天莫非有什么大事?”
老太监皱眉道:“听说是从吴国送来的一封八百里加急军报,兵部收到后,便急忙去寻了蔡大人他们。”
“吴国的军报?”
李乾眼睛一眯,难不成是有捷报传来了?禁军已经打下了盱眙?
可这似乎没必要发个八百里加急吧?更不用把秦桧他们都惊过来。
难道这是什么可以颠覆朝廷的大事儿?
类似于土木堡之变?三十万禁军全灭?领头的赵匡义他们叫人家抓了俘虏,成了吴国留学生?
不对,朝廷和吴国之间也不能叫留学,只能说是转学生、吴国插班生而已……
“宣他们进来吧。”
李乾面上沉静,越是到这种大事临头的时候,越不能慌乱。
“是,陛下。”老太监领命而出,不一会儿秦桧等人便从堂外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臣等参见陛下。”
“都赐座。”
李乾望向李靖,直接了当地问道:“可是吴国送来的紧急军情?”
“请陛下御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