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此萧欤返京时,?已经快到冬天了。
虽还未至寒冬,?可他回京的前七日,白雪飘飘,不曾停歇。说也奇怪,满城的雪恰巧在他进京的前一日止住,?就连天色也放了晴。
初冬的太阳照在人身上,暖融融的。华枝再见着萧欤时,他正骑在一匹马上,他身后跟着神色疲惫的无水。无水见了她,明显是愣了愣,而后偏过头去。
不知晓他在萧欤耳朵旁边说了些什么,萧欤面无表情地转过头,这才终于发现了她。
华枝身后也跟着一行宫人,她今日方从慈肃宫向太后娘娘请过安出来,谁知竟在这里遇见去长生殿复命的萧欤。
许久未见,看见那张熟悉的脸时,她的心跳还是会漏掉一拍。
她欲上前,却见身侧有轿辇驶来。
男子收回目光,神色淡淡,朝车中之人一揖。
从车马衣着来看,那人是皇宫内的皇子。
那人见了萧欤也是十分客气,知晓其丧母之痛,便下轿辇安慰了他几句。
二人所述之言,华枝无从得知,只见萧欤一直神色淡漠,对于皇子的关怀也是淡淡点头。
她忽地就想起来,萧欤待人一直都是这般,冷淡而疏离。这一世如是,上一世也如是。
只是为何,先前他会对自己百般亲热呢?
思量之间,皇子已上轿远去。她便回过神来,略一咬牙,上前一福。
“王爷。”
她也知晓他的丧母之痛。
她亦是想……安慰他,想同他说说话。
此时皇宫里头正是热闹,不少宫人走过,见了祁王皆是毕恭毕敬。
“恭贺王爷回宫。”
华枝腹诽,这人真是不会说话,萧欤此番,有甚好恭贺的。
但为了掩人耳目,即便她想上前去,也得碍着礼数同他保持着距离。
听见少女的声音,萧欤便望来。
那是一双平静到毫无波澜的眼。
平静得让她感到陌生。
他的眼中毫无色彩,或者是说,他的眼中毫无半分明媚的色彩。
她忽地感觉心一揪,有一种被针扎的疼。
萧欤也瞧着她,须臾,神色终于稍稍动了动。身侧的无水突然拽了拽他的衣袖,低声道:“王爷,皇上还在长生殿等着呢。”
男子恍然回过神来,轻轻点头,将缰绳又抓了抓。
擦肩而过的那一瞬,她似是感受到萧欤的目光,待她转过头时,却见着他高高地坐在马背上,目视前方。
竟连一丝斜视都没有。
暖意融融的日光落在他的发上、肩头,他的身后还跟着一队人马,亦是随着他缓缓朝着长生殿的方向驶去。可不知为何,他的身后虽有侍从人马,身侧也有人声嘈杂,但华枝瞧着,觉只觉得他的背影清落,身姿孑孑。
先前的他,如竹如松,坚强直挺。
此时他的身形依旧肃肃,可却无端地让华枝觉得,眼前之人好似一片叶子,漫漫余生中,伶仃地在宦海中沉沉浮浮。
华枝母亲过世得早,阿娘离去时,她尚还年幼。明明是许多事都记得不甚真切的年纪,她却清清楚楚地记得那满室白布的灵堂。一群大人哭得昏天黑地,哭完了这一批又换下一批。她被婆子抱着,就那样在灵堂守了整整三日。三日后,父亲终于微红着眼,同她说了这么多天以来的第一句话。
他像是一夜之间年老了十余岁,声音沙哑到发涩。
“我的阿枝,再也没有母亲了。”
萧欤他,再也没有母亲了。
......
萧欤一进宫,便呈上了一道折子。
皇帝高坐在龙椅之上,看着太监将萧欤的折子奉上前来,略一打量,欣慰而笑。
“祁王,朕此番催促你归京,也正是为了此事。”
他自愿请命,去滨西平定叛乱之人。
“朕知晓,你是个孝子,朕也并非不通人情。于情于礼,你应该是留在连崖山为楚侯王夫人守孝。可当下,内忧外患双重迫之,朕也希望你能以大局为重。”
正说着,他稍稍一顿,一双手拭了拭那道摊开的奏折,眼中笑意愈发浓烈。
“果真,朕就知道爱卿不会让朕失望。”
面对皇帝的褒奖,萧欤只是稍稍低头。他一身紫色官袍站在桌案之前,眼微低,唇线紧抿。
皇帝只当他还未从丧母的悲痛中走出来,便从座上站起,缓缓走到他身边。
皇帝已有些年纪,腰也塌下去了些,虽与萧欤相比他稍低了一些,可气度与威严犹存。
他伸出手,放在男子的肩上,用力地拍了一拍。
“今天便留宿在宫中罢。朕设宴,给你接风洗尘。”
萧欤弯身,一揖,“臣定不辱皇恩。”
皇命既达,宫里头的人也准备得快速且妥帖。是夜,皇宫内便起了宴。
皇帝正坐其上,太子萧景明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