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的陷落,让明治天皇一夜间老了十岁——这个地方对于日本而言太重要了!虽然神户还在日本军队的手中,福知山一线也还有高月伸之的部队顽强抵抗着清军的进攻,但毕竟大势已去,城府的陷落和部队的溃败怕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从本年五月底的西乡隆盛不顾政令,悍然出兵台湾以来,日本国内便形成了一种因势利导下的怪异心理,更多的人不是想办法去解决迫在眉睫的危机,而是万众一心的起来抵抗,希望能够借助武力把中国人的入侵打退回去——殊不知这种做法正落入咸丰皇帝的毂中,要是对方真的肯交出西乡隆盛、大隈重信等一干主战派,再加以西方各国的调停,此事未必不能避免,偏偏明治以及军部为人所累,终于导致了半年之后,眼前面临的恶果!
南北两线节节败退,最初兵部所拟的六处镇台的常规驻军已经成了忙碌的救火队,而不足七万人的正规部队根本不足以抵挡清军的猛烈攻势,即便是在国家颁布了征兵令,紧急征用了国民军的大批人员,却也因为没有受过太多的战术训练,上了战场也是炮灰,起不到很大的作用。
这让年轻的明治天皇又疼又气,眼见南北两路敌军步步紧逼,虽然距离自己所在的东京还很远,但只怕用不到多久,自己手中就再无可用之将,再无可调之兵了!
看着伊藤博文和岩仓具视愈发显得深刻的法令纹,明治中断了心中的怨念,"他...还说了什么?"
"英国公使和美国公使同时派遣专员到外务省,转达了来自中国大清朝廷的建议,愿意借助英美两国的帮助,与我国就停战一事,展开商谈。"伊藤博文是一副公事公办的口吻,"以上是两国呈递上的公文,请陛下御裁!"
"御裁?"天皇分外觉得好笑,这个时候想起来让自己御裁了?西乡隆盛不顾大隈重信的劝告和国家的法令,悍然出兵台湾的时候,怎么就没有想过御裁?只不过其人已经在台湾剖腹自杀,说这些话也没有必要了。他伸手接过公文,看也不看一眼的放在一边。一时间只觉得唇舌发干,嘴巴里一片辛苦,"那么,中国人提出什么条件了吗?"
"是。"伊藤博文说道,"中国人托请两国公使说,谈判之前,请求天皇陛下降旨,命令神户以及福知山地区的我方部队全部放下武器,向清军投降,之后..."
明治瓮声瓮气的问道,"之后怎么样?"
"待中方接管了阪神地区的全部指挥权之后,将即刻停止攻击行动,等候谈判的举行。"
天皇用力喘着气,"赵中将和高月中将那边的战斗,还有多少可以坚持作战的?"
陆军卿岩仓具视立刻接口,"我方兵员并不匮乏,但福知山一线,兵士处于中国士兵的包围之下,怕是不能过久的坚持下去了。"
"总之都是负面消息喽?"天皇摆手,打断了他的话,"神户虽然还在我方控制之下,但中国人围而不打,天气又越来越冷,还能坚持多久?!你是不是想说这些?"
"陛下不必担忧,只要能够借谈判的机会,和中国人尽量拖延时间,想来等到明年春天,局势必有转机。"
"中国人...对于这一次的谈判,提出什么条件了吗?"
"这,还没有听说。不过臣下想来,中国人悍然出兵我国,残杀百姓,侵占土地,我皇国总要在谈判桌前为陛下..."
"为朕什么?向中国人讨还公道吗?"明治年轻而白皙的面庞涨得通红,霍然而起,"不要说糊涂话了!你!"
伊藤博文暗中叹息,弯腰鞠躬,"是!"
"眼下第一件要做的,就是要赶紧派人到中国去,不管对方提出什么条件,都先不要有任何表态,等到回国之后再说;另外,在停战期间,在国内继续执行征兵令,抓紧时间,整训士卒,在明年春天到来之前,一定要组建起十到十五个师团的部队!以备谈判不成而出现的紧急战事。"
"是。陛下远见,臣下都记住了。"
"谈判..."明治天皇哼了一声,心中好觉得难过:人家要打就打,要停就停,自己身为一国之君,唯一能做的,就只有被动的接受!越想越觉得眼前这些人面目可憎!
"陛下,那中国人提出的要求我方军队投降的条件?"
"你们以为呢?"
"臣下在想,不如改变一下,我方答应停止对抗,但要中国人放开通道,允许神户和福知山一线的部队安全撤出作战区域。这样的话,既可避免两军不必要的冲突,也可以保全更多陆军的力量,为明年可能再度爆发的战事,留存兵力。"
伊藤博文听岩仓具视说完,忽然在一边插口问道,"要是赵君和高月君不肯放弃呢?"
明治的火气终于控制不住了,"他们要是不肯同意国家的命令的话,朕就亲自到神户去!朕亲自带领这些士兵,和中国人拼杀到底!"
****************************************************
谈判之事经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