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说完了处理结果,就宣布散朝。
众文武纷纷离去。
赵光义看着赵德昭,目光转动,似乎明白了什么。
他故意放慢脚步,和赵德昭走在了一起。
王子兴和石元亮本还想陪着赵德昭一起走,见了这幅光景,也不敢打扰,都先撤了。
赵光义淡然一笑,对赵德昭道,“贤侄!你可真是好手段!本王虽然还不知道你现在的脑袋中到底在想些什么,但是我猜,渭州边境之事,一定会平安无事。”
赵德昭也是淡然一笑,“王叔!此事定然如此,王叔不必多虑!”
第二天,赵光义不敢怠慢,把几个儿子都送到了翰林院学习。
不过人虽来了,但是其实真正能学习点儿知识的,只有二子赵德明,三子赵德昌两人而已。其他人都还年幼,来虽来了,其实并不能学习什么。
晋王家的小王爷,其他翰林都敬而远之,于是赵德昭以资政殿大学士的身份亲自出面。
赵德明和赵德昌,对赵德昭原本是有些抗拒心理的。
因为父王最近每次回家都要大骂赵德昭,而且这次据说大哥赵元佐被处罚,也是因为赵德昭。
不过也仅仅是抗拒而已,两个半大小子,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对赵德昭的态度还远达不到敌视。
赵德昭先给他们道题,“何以为儒!”
然后又问了个类似的问题,“何以为耕!”两道题就把兄弟俩搞蒙了。
一旁路过的翰林们听了也是无奈摇头,本来这种佛家打机锋一样的问题,是专门用来对付赵德昭这种思维跳跃的机灵鬼的。
现在居然被他用来考晋王家的小王爷。
搞得翰林院就会这种刁钻古怪的营生似的。
正常情况下,难道不应该从蒙学开蒙的粗浅问题问起嘛。
不过齐王这么问,谁敢有意见?
之前有意见的,都在皇粮所深造呢。
对于赵德明赵德昌的回答,赵德昭自然是不给过。
其实能过他也不会给过,原因自然是要达到自己的目的。
“你们两个,这个答案不过关呀!既然如此,就接受我资政殿大学士的惩罚吧,去皇粮所学习!”
赵德明和赵德昌对视一眼,“皇粮所有什么可学习的!”
“皇粮所需要你们学习的东西多着呢!你别以为那里就简单了,咱们翰林院里,像李煜,李穆,徐铉这样的大儒,都在里面进修过,曹太傅的公子曹璨,还感动的放声痛哭过呢。”
一番话说的兄弟俩跃跃欲试,也有了想去皇粮所看看的冲动。
赵德昭带着他们俩来到试验田,这里有几种赵德昭亲自培育的高产蔬菜的育种田。
另一边,最早收获占城稻的那块地上,第二茬的占城稻也已经再度结穗。
“这……是冬瓜吗?”
“这个好像是苋菜。”
“没错!”赵德昭道,“这正是野生红苋菜,野苋菜,生何少,尽日采来充一饱。城中赤苋美且肥,一钱一束如贼草。”
这是明朝的《野菜谱》,赵德昭张口就来,听得两兄弟一愣一愣。
“这还不算什么!我已经派人去往南洋,寻找更好吃,更高产的好东西了!”
“南洋?南洋是什么地方?”赵德明最先被赵德昭忽悠了,开始主动询问起来。
“更好吃更高产?那是什么?”赵德昌也禁不住问道。
“南洋者!南方海洋,既可谓之南洋也。在南汉之滨,扬帆远去千里,则可见也。”
赵德明瞪大了眼睛,“原来南汉之南,还有陆地,还有国度!”
“岂止!南洋之南,之东之西,皆有陆地、国度……”
赵德昭心想,现在先不必说太多,说多了他们也消化不了。
“南洋之风物景色,与我中原大不相同,别有一番韵味,单是物产上就别具一格。”
赵德昌来了兴趣,“德昭王兄,你是怎么知道的?”
赵德明立刻道,“你难道忘了!德昭王兄年前才从南疆回来,南汉就是德昭王兄收复的。”
赵德昭点头,微笑道,“没错!我在南汉之滨,遥望南洋,听当地见多识多的人物说起过这些。”
“不但如此,我还吃过那些异人们从南洋带回来的蔬果,食物等等。”
“那是什么滋味,是不是很好吃?”赵德昌是个吃货,一说起吃得来,立刻馋涎欲滴。
“那些滋味自然相当不错,不过也未必就强过我们中华的物产,只是风味与我们的绝然不同,就好像桃子与李子,味道各异,但各有各的妙处。”
赵德明听懂了,“也就是说,南洋有很多和我们的桃子,李子,牛肉,羊肉,冬瓜,大枣什么差不多的好吃的东西?”
赵德昭连连点头,“这些倒也罢了!南洋最好的几样东西,都是既好吃又有糖分,产量还高,还能够一年两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