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将走后,狄仁杰向李贤阐明了一个问题:范怀义是故意砍伐昭陵的松柏,而权善才则是有意偏袒。打他们一开始说的时候,狄仁杰就明白了。
可狄仁杰还不得不劝李贤饶了他们,装这个糊涂,吃这个哑巴亏。原因很简单,谁都知道李贤看重军队, 参谋部、后勤部的设立,便是源于此。
但恰恰是两部的增设,在军需,人员开支、调度的问题上,切断了不少人的财路,人家自然要想办法给李贤上点眼药。
而权善才、范怀义,都是世家的女婿, 他们心里跟明镜一样, 在我大军班师返朝之际,为了军心、士气,或者朝廷的脸面,太子不得不咽下这个苦果。
“殿下,您是统兵大将出身,军需是多大一块肥肉,您心里清楚,他们心里更清楚。”
“在这个时候,给您上点眼药,表达一下心中的不满,也不是什么意料之外的事。”
太子要改革,军队、朝务方方面面都要求行之有效,就必须借助刘部此次大捷的契机,这么关键的时期,怎么因小失大呢?
而听了狄仁杰阐述的李贤,则是叹了口气。千年世家, 百年王朝, 此言不谬。手伸的够长的了, 都伸到军队里了。
从前,李贤一直觉得,皇帝偏安,对于世家的太多的从来都是得过且过。可随着他办的那些差,又接手朝政,他就越发的明白,坐在这个位子上的不易。
其实,很多事是很简单的,非此即彼,一点都不复杂。可执行起来,偏偏就费劲,好像有一层透明的屏障阻碍一般。不用点小心思,想点歪门邪道的招,根本就别想办。
狄仁杰说的对,小不忍,则乱大谋,皇室的要想永远在政局中占据优势,就绝对在这个紧要关头不能出错。
“殿下,听臣一句劝,您还是差不多就行了,也该利用利用自家宫中的势力了,不是么?”
李贤的四位侧妃,个个出身显赫门庭,她们身后的资源。可太子呢,偏偏好椒房之宠,专宠太子妃一人,其他人跟住冷宫没什么区别。
除段家外的三大家族嘴上不说什么,可心里却是埋怨的很。狄仁杰人在朝中,耳边也飘过几句闲言碎语。作为太子的第一心腹,别人不方便说的,他得跟太子说几句。
现如今,东宫的嫡子、嫡女已然平安降生,太子即便不喜欢她们,也该照顾面子上的事。
总不至于把自己的助力,生生逼到对立面去。否则,陛下和皇后的一片美意,岂不是白白浪费了。
“怀英啊,插手孤的后宫事务,你知道是什么罪名么?”
“回殿下,臣说的是四大家族,绝不敢插手殿下的家事。”
盯着狄仁杰看了一会儿,李贤随即微微一笑,拍了拍狄仁杰的肩膀,开始说起晋王-李隆璟。
那小家伙自从学会翻身后,东宫的人就有的忙了,他母亲和宫中伺候人,天天盯着他,生怕他磕了碰了。
“你说这些,孤自然知道,可东宫有嫡,才是避免将来祸患的根本。”
“停尸不顾,竖甲相争!帝王家的悲歌啊,赵武灵王的晚年景象便是前车之鉴,否则你觉得陛下会选中孤么?”
从个人感情来讲,诸皇子中,皇帝最喜孝敬皇帝、许王李素节。如果没有强势的武后,单凭诸皇子一己之力,李贤敢确保,继任的太子一定是李素节。
可也就是因为武后的强势,皇帝才不得不选则一个更强势的储君,以遏制“子弱母壮”。
皇帝在位这些年,光太子就换了三位,这足以让李贤引以为戒。所以,李贤要在东宫之时,就把大势定下,稳固国本,将来不至于祸起萧墙,贻害家国。
云曦的肚子争气,东宫一下就添了一对龙凤胎,从此以后,他可以放心与四家虚与委蛇了。
“容臣说句僭越的话,殿下在兼顾国事之余,也是甚为偏心太子妃殿下。”
“您啊,真不是像是个要当皇帝的人,帝王无情,可您却是有情的。”
狄仁杰的话,引得李贤嘿嘿一笑。李贤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感情,他可不想立什么苦情的人设,委屈了自己,也委屈了云曦。
天家富贵至斯,如果连这点都满足不了,那这太子或者皇帝,跟傀儡有什么区别,李贤还真不稀罕这样的位子。
皇帝为什么宁可得罪那三大家族,也让李贤得偿所愿。他是真怕李贤撂挑子,到时候可就不是一点点难堪了。
“怀英啊!你与孤是忘年交,是布衣之交,孤与你说心里话。”
“前朝也好,后宫也罢,他们的那套掣肘之术,使之他人,可;使之我李贤,则不可。”
文德皇后长孙氏,为什么能在贞观一朝的前朝后宫受人敬仰?除了她本人的贤德外,便是因为先帝的支持。
这一点,放在如今也适用。而李贤做的比太宗更甚,就是希望前朝、后宫都知道,不要给自己找不自在。
“是,殿下说的即是!既然东宫嫡子以稳,那积压在臣手上的那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