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考不足半个时辰即交了墨义卷,张哲的举动给全场考生和监考人员都带去了极大的震动。
甚至是主考官周知易。
他不禁摸了摸自己的胡须,产生了一丝自我疑问:莫非老夫出题真的太易?
可惜,会试规程极为严谨,考试没结束之前,谁也见不到张哲的卷子。
张哲想了一上午,也没想明白自己想知道的答案。
没柰何, 他拿起了第二张考题。从第二张到最后一张试卷,都是文章考卷。主考甚至在考前就毫不忌讳的放言要靠道德文章。
什么是道德文章?
道德文章并不是那种溜须拍马、限制人欲,读之让人昏昏欲睡的文章,恰恰相反,这是一种描述某种心境、提倡一种精神的文章。
“《家语》有云: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自芳。兰如君子, 故知子爱兰,试取百花其一自喻所爱,字一百二十至三百六十。”
这个题目的意思是:《孔子家语》上说,芝兰生长在幽深的空谷里,不会因为没有人观赏而失去芳香。所以兰花就如同君子一样,被孔子所喜爱。请用百花之一来进行阐述自己所喜爱的精神,字数要在一百二十字到三百六十字之间。
这是一片短文写作,要求以物抒情。
摊开稿纸,张哲立即就写下了一个题目《爱莲说》。感谢语文老师课后留学硬逼着背诵的经历,加上自己越来越出类拔萃的记忆力,这片短文他还记得清清楚楚。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其中只有“自李唐来”中的“李唐”两字要改,因为牡丹为花后也是这个世界的共识。
思绪片刻之后,张哲便将故意空出了“李唐”两字的位置写上了“姬梁”,这是前朝的前朝的名称,并不用忌讳。
他又数了数字数,除去题目正好一百二十二字,只比最低要求多两个字。
工工整整的将《爱莲说》誊抄在卷子上,张哲又数了一遍字数。多两个字,没错。
忽然间,张哲的左手捉住了自己的右手。
适才在墨义卷上感受到的不公,加上考场中隐隐传来的叹息和哭泣声,让张哲有那么一丝冲动,准备在考卷上写上“多两字以赠贫书之人”这句话来讽刺主考官。
他一想到如江小弟这般有才学的人,若非有之前的际遇,只是因为家贫和文化壁垒的因素而失去出人头地的机会,心中怒意便一直难以消散。
张哲控制住自己的冲动,敲响了考案, 唤来了文吏。
“交卷!”
再不交卷,张哲怕自己会忍不会真的写下那句话。
可他却没有看到文吏脸上的惊愕之色。这名文吏早就知道他张信之的大名,故意一直在他考号的附近徘徊。
从张哲拿起第二份考卷开始,到他誊抄完毕,一共只用了半刻钟。而这一切都落入了这名文吏的眼中。
张信之果然恐怖如斯!
可惜试卷要装入专门的弥封袋中,这名文吏并不能提前一览张信之的好文章。
“该死!”张哲第二次提前交卷,再次引起了轰动。因为此刻,会试才开始半日。而坐在张哲不远处的陈姓国子监考生,却在心里暗骂,这个张信之太过哗众取宠,却把堂堂朝廷的抡才大典看成了什么?
张哲抛开心中的情绪,在看第三张卷子。这个题目的开篇还是出自《孔子家语》。
《家语》有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亦。今诸生好靡费以广厦,逐之以铜臭,不知君子之居,若何?试以文言之。字八十至一百六十。
题目的意思是:孔子家语又说了,与善良高洁的人住在一起,如同住进了满是兰花芬芳的房间,过久习惯了就闻不到对方身上的芬芳,因为你已经被他同化了。而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花费太大建筑奢侈而高大的住所,喜欢追逐金钱的味道,不再知道真正的君子的居所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就这题做一篇短文,字数在八十到一百六十字之间。
冷笑骤然出现在了张哲的脸上。
他可记得,前几日就有传闻说这位主考大人,对于他张信之靠文战下注赢得十几万贯的事颇为非议。
虽然这个题目是早拟好的,但是周知易在前几日偏偏在这一点上指责了自己,所以说这篇文章其实就是在骂他张信之,而且是满场考生都必须骂他。
呵呵呵呵,他心里的冷笑几乎笑出了声来。
随手抓起一张草稿纸,开始笔走龙蛇。
好文章,某有的是!今科这个会元,张信之我要定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