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若是在科技方面想要进一步发展,总不能全靠圣人言吧。
穆空青又回忆起了那些话都没听全,就怒而指责他不敬先贤的大夫们。
穆空青略略盘算了一下账面上的银子,心里有了个大胆的想法。
第116章 一只海鸥
正如先前穆空青建造水泥厂一般, 朝廷所派遣的匠人们过去了,带了一批徒弟,将徒弟教会之后, 这些留在那里的徒弟们也会逐渐成为老手, 再继续收徒。
成为水泥工匠的人数多了, 想法自然也就多了。
如今只不满一年的时间, 大炎各地的水泥厂中,便陆续有工匠提出了对水泥烧制过程的改进方案。
而最先造出水泥的蒋大, 甚至还进一步改进出了速干水泥。
穆空青在证实过速干水泥的效用之后,不仅给了蒋大丰厚的银钱奖励,甚至还特意将蒋大的功绩公布了出去,并将他的身契交还给了他。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 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如今,水泥厂中所用的工匠,大多都是全家都签了半死契的。
这种身契说是活契, 可契书上一没有写明赎银, 二没有写明期限,只要主家不愿放人, 这就同死契无异。
若是可以, 谁会愿意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掌握在旁人手中?
最重要的是,即便穆空青将这蒋大的身契归还了,蒋大却没有被赶出水泥厂。
人自由了,饭碗也没丢, 这等好事,怎能不叫人趋之若鹜?
不管是水泥开始玻璃,生产规模迟早都需要扩大。
如今水泥厂的规模还未彻底铺开,穆空青手上所拥有的工匠们的身契, 就已经要论箱来装了,数量十分惹眼。
若是日后规模进一步扩大,那别说能不能买得到这么多愿意签契书的人,就算能买得到,朝廷也不会任他坐拥数万家奴。
所以,负责生产这些东西的主力,迟早都要由家养工匠转变为雇佣工人。
那么要如何保证被雇佣者不会泄密,就成了穆空青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而穆空青的想法是,尝试将水泥生产流水线化。
将生产步骤拆分开来,让大多数人都只知道一部分步骤,提高效率的同时减少泄密的可能性。
这事儿没法一蹴而就,所以这一次的归还身契,只是试行新制度的开始。
一方面减少自己手上的身契数量,另一方面也能用以观察匠人们在获得身契之后,究竟是心思活络爱自由的多些,还是老实办事的多些。
若当真大部分人在拿到身契之后,即便顶着高薪也还是想着另谋高就,或是觉得人生圆满准备回家养老了,那穆空青也只好打消雇佣的念头,再想别的法子了。
不是他黑心资/本家,而是他的水泥厂也算半个国营。这会儿水泥厂还在缺人的档口呢,真一下子放走一批匠人,穆空青铁定要吃挂落。
穆空青可不觉得永兴帝有兴趣跟他探讨人权问题。
至于为什么不先在玻璃工坊中试行?
一来玻璃工坊的规模还不急着扩大,可以再往后稍一稍。
二来么,自然是如望远镜、显微镜等物实在过于重要。
水泥配方泄露,大不了周边诸国的城池建得坚固些,横竖大炎目前也没有扩张版图的想法。
可若是在玻璃工坊做出的尝试失败,有人生出异心,将望远镜的制造方法给传了出去,那有意同某些远邻做火器生意的,可能就不止北蛮一家了。
不过这事不患寡而患不均,虽然玻璃工坊暂时不能在明面上施行这种奖励制度,但穆空青还是将那位造出了显微镜的老工匠的身契交还了,只是这次并没有如上次一般大张旗鼓。
至于最先造出玻璃的那些工匠们,他们都是秦以宁的陪嫁,其中有过半数人打从出生起就是奴籍,就是穆空青想放,大炎律也不允许。
在蒋大重回自由身的消息被证实之后,大炎各地的水泥工匠都兴奋了起来。
一时间,不仅有改进水泥质量的,还有改进煅烧方式的,通过改变原料配比来改变水泥硬度,适用于不同环境的等等等等。
其中有些做得格外出色,身家背景也足够干净的工匠们,也获得了归还身契的奖励。
半年之后,拿到身契的三十四名工匠无一离开水泥厂。
不仅没有人离开,穆空青还几次听各地管事来报,说后头有部分有功的匠人们,都提出可以不要银钱奖励,只求能将他们的家人们也调入水泥厂做工。
见如此,穆空青也就稍稍安心了一些,开始推行下一步计划。
穆空青准备将下一个水泥厂,建在清江府辖内。
清江府地处中原,又是穆空青的老家,在那里开办第一个以雇佣为主的水泥厂,可以最大限度减小水泥厂出事的风险。
在新的工厂尚未建好时,穆空青便抽调了个别经验丰富的工匠们,前往办厂当地开班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