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夏侯渊、曹仁、乐进、于禁等人不约而同地说道:“末将赞同。”
曹德也对曹操说道:“小弟觉得棘奴这个提议不错啊,既尊了天子,又不至于将我曹氏陷入尴尬的境地。”
曹操又问荀或:“文若,你觉得舍侄这个提议怎么样?”
“卑职没有意见。”荀或说道。
他可不希望曹操将来过分掺和朝廷事务,从而与天子反目。
主公将天子安置在豫州地境,向世人展示他尊奉天子的姿态,然后返回鄄城,专门剿灭四方不服的诸侯。
汉室和曹家,相安无事。
荀或觉得,这是极好的。
正当曹操就要下定决心依从曹恪的主张行事的时候,吕虔却说道:“依曹奋威之言,主公不管是将天子捏在手心,还是将他安置在某一地养着,将来都是要篡位的,毕竟一山难容二虎。”
“是啊,将来扫灭群雄之后,主公总不能将大政奉还吧?”有个文吏忧心忡忡地道。
曹操又问曹恪:“贤侄,你的看法呢?”
“走一步看一吧。”曹恪道,“水到桥头自然直,说不定到了那个时候,大伯就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了。”
“还要解决什么问题?”曹仁大大咧咧地道,“如果老天爷硬要大兄篡,那大兄就篡呗。”
“子孝,不得说这种大逆不道之言!”曹操嗔怪道。
现在迎天子之事八字还没一撇,都不知道能不能成呢,就有人叫嚷着曹家将来会篡汉。
不过说真的,如果天命真在曹家,老天爷一定要曹氏篡这个汉,曹操觉得由自己的家族来终结汉家的统治,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自己和曹家要先存活到那个时候再说。
如果在势力发展到能够取汉室而代之之前,自己就被袁绍之流歼灭了,那尊奉天子再有什么好处再有什么弊端,又和曹家有什么关系呢?
曹操道:“好,那就走一步看一步,目前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天子从危险之中解救出来,并将他接到我的治下,好生供养。我计划下个月领兵西进,你们以为如何?”
曹恪道:“大伯不必如此心急,现在天子还在安邑,起码还要等好几个月才会回到洛阳。”
历史上天子回到洛阳,好像是这年的七月。
现在才二月,还有五个月的时间。
吕虔问道:“曹校尉就不怕别人抢先把天子接过去?”
“不会。”曹恪摆摆手,自信满满地道:“别人都没有这个觉悟。”
曹操讶然道:“何出此言?袁本初、刘景升帐下都不乏智者,他们难道看不出迎奉天子的利弊,劝其主抢在我的前面将天子接走。”
曹恪笑道:“现在在安邑的天子,是之前董卓立的,袁本初并不喜欢,更不认同,曾经想要劝大伯和他一起另立前幽州牧刘伯安为帝,与长安朝廷分庭抗礼。此事大伯还记得么?”
“记得。”曹操颔首道。
刘伯安,就是指的刘虞。
伯安是刘虞的表字。
当年董卓威逼天子迁都长安之后,身为关东讨董联盟盟主的袁绍打算立刘虞为帝。
当时长安有正牌天子在,外臣另立新君就是谋反。
刘虞可不想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在袁绍前来询问意见时,断然拒绝。
袁绍在和刘虞商谈称帝之事前,曾专门问过曹操的意见。
曹操的态度和刘虞一样,坚决反对。
袁绍找不到支持者,最终只得放弃这个荒唐的想法。
曹操见曹恪重提旧事,不由得问道:“贤侄想说明什么?”
“袁本初本来就不认同董卓拥立的天子,对迎奉之事的态度必然十分不屑,再说袁家作为顶级高门,也不需要靠天子的名头号令天下群雄。”
曹恪道:“就算有沮授等有识之士从旁劝说,依着袁本初见事迟的性格,只怕等到他反应过来,觉得有利可图,要出兵西迎天子的时候,天子也早就被我们接过来了。”
曹操似乎被曹恪说服了,没有表示异议。
俄顷,他又问道:“那刘景升呢?”
“小侄听说刘景升早有不臣之心。他在襄阳公然打造天子才能用的器物,甚至郊祀天地,整个一反贼之像。大伯觉得这样一个人,会心甘情愿地把天子接过来,管着自己?”
曹操一时语塞,须臾说道:“是也不可能。”
他又问道:“那贤侄以为我什么时候出兵为好?”
“等天子到了洛阳,大伯再领兵前去不迟。”曹恪道,“反正表叔现在就在天子那里,等他到了洛阳,一定会及时派人前来向我们报信的。”
“好!”曹操道,“那我让丁正礼回安邑向你表叔报信,并请你表叔监视朝廷的动向,一有异动,马上回报。”
他随即叫来丁仪,让他三天后就回安邑向丁冲复命,并请其父充任自己在朝中的耳目,监视朝中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