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The Duchess</h1>
The Duchess 9.1.1
08年是改变的一年,所以关于看电影的角度和思考也大为不同,也许也可以归结为英语的退步导致对台词的理解区别吧。
回到不久前看的Wanted,刺激又火暴的电影,中间的某些情节让我看得不是很明白的去询问,回答是:也不是现实啊。当时愣了愣,才想起这部电影改变自漫画。
现在回忆,发现,我的幻想能力在不知觉中被扼杀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连做梦都已经向现实靠拢,看来潜意识的催眠自己成熟有了很大的成功哈,只是不知道这个舍得有任何值得否?
好不容易元旦放假,一个晚上连续看了2部电影,加上昨天看的《非诚勿扰》,已经是很久也没有过的放松了,如果没什么意外,明天会去把甑子丹的《叶问》给看掉,回到家继续抱着电脑看累积了很多的碟。
喜欢抱着电脑看碟,当然也喜欢电影院,前提是经济的允许,国内外经济收入的差距导致生活水平的调节也是个现实问题。无法学习着有些人在家里有着自己装备的家庭影院,对于视觉和音效的享受,并不是那么追求,所喜欢的,只是电影的本身。
能看清楚画面,听清楚人物的对话,就可以了。网络版则千万免谈。
抱着电脑,舒服的窝在床上,暖和又自在,看完后可以马上写出思考和评价,这是不常用笔记本的人无法想象的。
大脑有限,当规定了现实这条路线,别的旁支也就不自觉中被砍掉了,只是到现在才知道,翻回这段时间的观后感,再想想每看完一部电影的思索,也的确如此,我被局限了。
难怪在看《非诚勿扰》的时候,笑归笑,怎么也看不出别人的看完电影后的若有所思来。有人跟我说,冯先生的水平已经不是一个档次的了,绝对赞同这一点。可对于电影结束后的那种神秘的引人反思,怎么也没思考出来。
只觉得电影有事情没交代完,而且也没看懂股票上升到底意味着什么。自从看了《货币战争》,对于金融类的问题,总会拿书里的理论去套,然后琢磨着这是国家与个人的经济事情,与我无关,也无法有关。
而且男主是在和女主谈恋爱吗?为什么看不出来?
哪一根知觉断了,为什么感觉不到爱情,还是这部中国人所拍的讲中国人的爱情电影太过隐讳?
在买不到碟的情况下,强迫自己看了网络的《阿修罗城之瞳》。
茶花和病叶出门,清秀的女人和桃花眼的男人,一松一紧,由梦幻坠落现实,快乐后是痛苦,痛苦中寻找快乐,满狗血的,却看得可以掉泪。
男主可以评价为满嘴不正经,还喜欢用唱的来表示对女人的感情,他的词可放纵可含蓄,可白话可诗词,可满不在乎,可笑谈死。
眼泪是这样掉下来的,坦白的,直接的,大方的,而不是含蓄的,懦弱的,甚至是隐忍的。
今天晚上先看了Narnia II Prince Caspian,感觉没第一部好,倒是狮子出场的时候,和小女主一样笑了起来,里面有句台词很有趣,小女主说:你长大了。狮子回答:你在成长的时候,大家都是一样的。
在这个世界上,人不是只注意着自己的变化,就是在朦胧中忽然发现身边物是人非。很有趣,因为我也是。
接着看了这部The Duchess。
喜欢看人物传记,只是自梅先生那部电影后,我想难再有看中国人拍的人物传记的想法。外国人拍的传记还是有兴趣的,模糊中某本电影书上评价过女主似乎并不太适合这个角色,17世纪的英国背景,怎么难看也要看看了。
看完,觉得她演得很好。
通篇,只有一次自己会从角色里抽出来,琢磨着她怎么在摄影机前表现,其余的都是沉浸在她所描述的故事里的。
她的天真,她的成长,她的快乐,她的愤怒,她的无奈,她的悲伤,她的黯灭。
最后一点不是看出来的,是电影后拍摄花絮里,在讲服装设计的时候,听讲解才恍然了悟的。她的一生,在这电影短短不到2个小时中,燃烧着又熄灭了。
留给我的,是花絮里少少出现的几副油画人物像,和好几封书信,笔迹无论是一开始的认真还是最后的随性,由认真到凌乱,都是让人羡慕的花体,羡慕中有着淡淡的悲伤,这一封封信啊,从开始的连早餐都描述到最后把和丈夫睡了的女人的名字涂掉的任性,都说明了她的变化。
连信里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成长。
不知道,她在17世纪的那个时候,会不会想到300年后,会有人拿着她的书信谈论着她的人生,她的想法,她的转变?
是个多么直接的女人啊,看着丈夫和自己好朋友在面前生活,共同用餐,张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