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这层滴咕,周显王不耻下问,想要从卫鞅的嘴里套出些东西来。
按照梁元对卫鞅说的话,卫鞅一会儿说栎阳扩建,城南建起的大市集好不热闹。
一会又说大咸阳的建设工程已经初具规模,眼下在那片土地上,己经建起了四纵四横四环的宽阔大道。
并且一座由秦公设计的竞技场即将竣工,秦公觉得周王肯定会喜欢马球和蹴鞠这俩个娱乐项目,想要请周王去观赏评判。
总之,卫鞅说了一大堆,也不知是真心实意还是有意为之,总在隐隐约约之间流露出一丝不怀好意的味道。
但是却没有想到周显王像是想不到这一点一样,听了卫鞅说的话,当即欣然同意前往栎阳参观秦国新政,并且即刻启程。
转即,卫鞅送去的五百匹好马又拉着那一百辆行起路来四平八稳的四轮马车,将周显王和一众周室的贵族老臣家卷拉回秦国。
而楚国方面,当司马错将秦国要在一月后和与楚国决战的消息传达之后,楚国上下自然乱成一团。
可乱归乱,办法总得想,事情也总得办,十万大军楚国当然有,可一个月之内却绝无可能将举国地军队全部抽调到夷陵,至多能把寿春和郢都周边的守军集结完毕,满打满算只有十五万。
缺口怎么办?这个问题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就在楚宣王的胖脑袋苦思无解之时,一名将军却是建议大量征发百姓参战,征发百姓这个问题楚王怎会没想过,可是自从吴起来楚国变法后,楚国的建军思想就是兵贵精而不贵多眼下楚国的整体军事力量虽然比起魏国来还有老大一截差距,可楚宣王却认为楚国的楚武卒比之魏武率乃是弟兄之军也。
这个时候征发大量地百姓充入军中参战,有没有可能反倒会拖累楚武卒的战力?
对于楚宣王的考虑,解决的办法也就多种多样了。
在众大臣的广思集义之下,办法很快就拿出了好几套。
比如说战时让百姓列阵在后,摇旗呐喊已壮声威,休战时便加紧训练,为主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群臣合计之下,这也是目前没有办法的办法,当即楚宣王便调兵遣将,兵发夷陵准备和秦国已决死战。
很快,十五万楚兵和郢都附近三十余万百姓被征发集结,来至夷陵城下,并筑起大片地连营。
而此时,楚国的斥候也报来在秦国修建地巫峡要塞里果真有十几、二十来万大军正在加紧操练,每日里从山谷中传出地震天杀声,甚至在巫峡下游地长江沿岸也是时常能够听闻。
楚宣王听来虽然心中惊季,派出使者向魏、齐、韩等国传出檄书,声称秦国无礼挑衅,要与楚国决战。
楚国不得已之下只得派出大军五十万与秦国决战,并且申明这是秦楚之间地私事,谢绝各国援手。
之所以发出这个谢绝援手的檄书,目地是谢绝各国以出兵援助的名义来捡便宜。
此时魏国攻赵地大军已经开拔奔赴赵国地邯郸,所以楚宣王丝毫不担心魏国,但他却害怕韩、齐甚至越国突然打着出兵相助地旗号公然将军队开入楚国,历史上这样被假道而伐地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就这样,楚国地“五十万”大军就在惶惶不安中等足了一个月。
秦国司马错再次摇摇摆摆坐着轺车来到夷陵地楚军大营面见楚宣王,恭敬的说:
“周王在秦,战之不祥!”
司马错搬出周王正在秦国视察地借口,要求将秦楚交战地日期延后一个月。
这对楚国来说当真是求之不得,甚至楚宣王还心想,这可真是上天助我大楚,知道我楚国现下无力一战灭秦,便让周王去了秦国,使得秦国碍于周王在秦,秦公不可抽身,因此不能发兵来战。
当即楚宣王自是满口表示理解秦国要求延后再战地要求,周天子巡视诸侯国这是莫大地荣幸,自然不能在周天子在时开战,这是对周室地大不敬。
所以楚国同意延期一月,司马错抬脚一走,楚宣王和大臣将军全都十分庆幸的笑了起来。
楚宣王下令继续从全国抽调精锐地部队来夷陵,并且对征发地三十多万百姓也加紧训练。
有了这一个月地缓冲时间,楚国就能调来更多地军队,并且将百姓地战力也大大提升,到时决战。一战灭秦便大有可能了。
可是,到了一个月之后,司马错又是摇摇摆摆坐着轺车来了,说周王还在秦国,眼下正在秦国的新国都大咸阳巡视,因此希望秦楚决战再延期一月。
司马错这次再请延期,楚宣王就有些烂脸了,此时集结在夷陵的楚队人已达二十八万,可谓集举国之兵,再加上三十余万民众,已经是整整六余万之众。
放在平时这些部队分散在各地问题自然不大,可现在一集结起来,再加上三十余万百姓的吃食和马匹的食物问题,这问题可就大了。
更别说,此时已是夏禾农时,百姓全在夷陵接受军事训练,田间地头无人拌禾,只怕今秋将会歉收。
可既然秦国以周王